谈文说史话“作风”:为文要直抒胸臆
发表时间:2013-03-16   来源:光明日报

    转作风,关键是怎么转,这是代表委员关切的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立足当下,把目光投向过往——
  拿出更多时间来学习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体现了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规定一出,立即赢得老百姓的拥护与支持。

  熊召政代表(湖北省文联主席):

  “八项规定”的提出,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严格要求自己,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保持自身的廉洁,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我曾经花10年时间写了一部15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张居正是明代万历年间第一任首辅(相当于宰相)。他是怎么为官的呢?当上首辅之后,他在家里开了一个会,把管家和仆人都找来,跟他们“约法三章”,不允许他们仰仗自己的权势胡作非为,特别强调不能同官府的人打交道。偏偏他的管家游七没有听话,娶了一位官员的妹妹。这事被张居正知道了,大刑伺候,毫不留情。而且,张居正从不在府上接见官员,说自己有值房,有公事儿到那里谈。

  张居正的某些具体做法值得商榷,但他追求廉洁奉公的境界应该受到尊重。领导干部应该坚决执行“八项规定”,无应酬一身轻,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加强学习、思考问题,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远离“酒池会海”,品尝精神大餐。

  为文要直抒胸臆简洁精练

  “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文风”的释义。文风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2012年,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50.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原因之一是大量畅销书品质不高,挫伤了阅读的积极性。

  钱念孙代表(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文风问题不仅仅是文字风格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态度的反映,所以有“文如其人”一说。文风常常还是社会风气的敏感表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历朝历代流传下来仍然被人们传诵的文章、词句,都对事物有着深刻的体悟和准确而生动的表达。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等,文风简洁,思想深刻,百读不厌。再看魏晋时期的曹操,鲁迅称赞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当时,很多文章刻意堆砌词藻、夸张铺陈,令曹操十分厌烦。他不仅明令“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更是以身作则,为文直抒胸臆、简洁精练,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曹操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建安文学”的新时代,与他倡导新文风密切相关。

  当前,学术界的文风亟待改进。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对研究对象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也就是要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功夫,这样才能进行独到的描述,提出新的见解。学术研究,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可惜现在不少学术文章要么东拼西凑、敷衍成篇,要么冗长拖沓,多是套话、空话、官话,文字干巴枯燥,面目可憎。

  每个人都应追求内心的深沉

  “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前几天,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如是说。在当前的时代氛围下,个人如何获得丰富而充盈的人生,是不少人经常思考的问题。

  赵玫委员(天津作家):

  我特别喜欢“两袖清风”这4个字。这个成语现在更多地形容一个人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不贪赃枉法,但是我觉得它的意义可以延伸到每个人,就是很淡定、自然、轻松的状态,内心清净,达到了悠远的境界,有魏晋风骨的味道。

  当然,这不是说就没有进取心了,而是说不可沉溺于物质利益的追逐,要善于过精神生活。中华民族历来是勤于思考的,这个特质有必要加以继承,要抛弃那些浮在表面上的东西,而不是满足于简单的热闹与喧嚣。沉下心来,好好地涵养自身的人格与德行。

  我曾经在长江上游探访过重庆的李庄,了解到在抗战时期,一大批文化名流住在这里,包括梁思成、林徽因等。尽管当时环境异常艰苦,生活资源匮乏,缺衣少食,但是他们依旧锲而不舍地研究着各自的学问。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文化,对于民族的未来,他们有所担当,满怀责任。这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内心追求,就像《离骚》中提到的那样,“虽九死其犹未悔”。(记者 王国平 柳霞 颜维琦)

责任编辑:李雪芹
更多
  1.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相关报道
  1. 新闻聚焦
  1. 联盟联播
  1. 深度评论
  1. 专题活动
  1. 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