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不能搞"大干快上" 企业要走出"贪大"误区
发表时间:2013-03-0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吴晓颖  樊曦)“要警惕泡沫式、运动式、功利式文化建设,文化产业要走出‘攀比贪大’误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群众共同参与给力。”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向记者道出了他对文化建设热潮中的冷思考。

  “当前文化建设陷入一些误区。”郑晓幸开门见山地说,文化的本意是以文教化,文化建设要从长期性入手。慢慢地文,渐渐地化,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文化被政绩、利益捆绑,文化项目急功近利上马、多快好省的实施文化建设现象。

  郑晓幸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近年来,文化建设成为某些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一剂膏药,粗野、过度开发“非遗”项目和文物资源,随意破坏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损毁文物建筑的事已屡见不鲜。他认为,政府在市场上过度作为的手,可转向拆除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中碰到的“弹簧门”“玻璃墙”。

  “在文化产业领域,并不是越大越好,要激发中小文化企业的活力。”郑晓幸说,国内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是依靠政策推动,“做大”文化企业,导致文化产业扎堆在特大城市、直辖市,而国内2000多个二三线城市、乡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

  和上述问题相比,当前最急迫的还是建设个人的“精神家园”。“国人精神生活的小康,将直接决定小康的质量。”郑晓幸用这句话阐释“让精神文化达到小康水平”的重要性,“要把价值观的培育、建设与群众的文化习惯、文化需求相结合,使核心价值观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同、理解”。

责任编辑:王 钰
更多
  1.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相关报道
  1. 新闻聚焦
  1. 联盟联播
  1. 深度评论
  1. 专题活动
  1. 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