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难忘的眼神——记北京医疗志愿者的甘南义诊服务
发表时间: 2018-07-16来源: 人民网

  

  67岁的藏族阿妈贡保草伸出双手大拇指,向来家中入户巡诊的北京石景山医院中医科主任郑玉琴表示感谢。图片来源:人民网

  谢谢你,扎西德勒!这已不知是巡诊中第几次听到同样的声音。

  

  郑玉琴在为贡保草阿妈把脉。图片来源:人民网

  贡保草是镇卫生院的老病号了,这次北京的专家专程为阿妈“会诊”。这是2018年“同心·共筑中国心”甘南行大型义诊活动的一项内容,为行动不方便的藏族同胞入户诊疗。

  

  郑玉琴在为疑似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藏族老人其毛开草药方。图片来源:人民网

  58岁的郑玉琴是一位有35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从2013年起,她每年都坚持参与“共铸中国心”义诊活动,只有2017年是个例外。就在去年,这位体态清瘦,为藏族同胞诊疗时亲切温柔的郑大夫,刚刚从一场重疾中恢复过来。

  

  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郑玉琴献上哈达。图片来源:人民网

  郑玉琴第一次参与“同心·共铸中国心”义诊活动就是在甘肃甘南州,那次经历让郑玉琴至今难忘。

  

  郑玉琴为藏族女孩看病。图片来源:人民网

  “我到现在也忘不了那个渴望的眼神。”郑玉琴回忆到,2013年在夏河县,郑玉琴进入一户牧民家庭,小狗一叫,这家的小男孩马上把目光转向一行人。“这户有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眼睛只能看见微弱的光线,但是他瞪着大眼睛望着我,特别渴望能让我们帮他看一看。男孩的妈妈哭了,他爸爸拉着我的手说,你们是从北京来的专家,能不能帮帮我们。”郑玉琴不是眼科医生,她赶紧联络了同行的其他医生,让他们帮忙救治。

  

  义诊中,一位藏族患者脸上露出微笑。图片来源:人民网

  “每次去义诊,都觉得学医真的是没白学,老百姓那么需要你,那么尊重你,依依不舍地握着你的手。你来一次,对很多患者来说简直就是唯一的希望,这种时候,我内心就觉得我必须要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郑玉琴和他的70岁“徒弟”(左侧穿白大褂者)。图片来源:人民网

  虽然义诊活动时间很短,只有几天,但郑玉琴更希望能通过义诊给当地留下长期的帮助。在四川阿坝州两河乡义诊时,一个当地七十多岁的中医在郑玉琴旁边抄方子。第二天这位医生找到郑玉琴,对他说,“郑老师,我想跟你学,我昨天晚上拿着你的方子对着医书看,看到两点多,你开的方子简直和医书上一模一样。我们乡下医院条件太差了,临床经验更不足,你当我师傅吧。”就这样,郑玉琴有了比自己年长十多岁徒弟。

  

  在义诊中结识的一位年轻医生发来微信咨询健康问题。图片来源:人民网

  在阿坝、在迪庆、在甘孜,每次义诊,郑玉琴都会和当地医生建立长期联系。这次来甘南也不例外。

  

  郑玉琴与拉毛草亲切交谈。图片来源:人民网

  藏族女孩拉毛草毕业于位于兰州的甘肃中医药大学,是这次巡诊地点尕海镇卫生院的医生,刚刚通过省里的全科医生考试,分配到卫生院工作一周时间。和其他想留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不同,她毕业后回到了甘南,想为家乡做贡献。中医讲究传帮带,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这次她与郑玉琴大夫加了微信,想要日后多多向这位亲切的老师求教。

  “每年一到7月,心里总觉得该出去,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和郑玉琴一样,有很多名医专家都热心参与这一义诊活动。从2008年起的10年时间里,“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组织了3万余名医务志愿者,先后对53万余人次提供了医疗志愿服务,捐款捐物近4亿元,为受援地医务人员培训达 6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4.5万余人次,为3.5万多名各族群众开展健康教育600余场,为1300余名先心病儿童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让千余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目前“同心·共铸中国心”也是国内唯一在四川、西藏、青海、甘肃、 云南等五省区藏区都开展过活动的公益项目。(武亦彬)

责任编辑: 贺子桓 原茵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