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千年古城墙“保卫战”折射中国城建难题
发表时间:2012-03-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阳春三月,在历史古城湖南省会长沙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历经千年风霜、新近被发掘的南宋古城墙在光彩熠熠的公寓大楼面前“招架乏力”。

  2011年10月,这段价值“堪比马王堆汉墓”的120米古城墙在长沙某商业工地施工现场被发现。专家判定,古城墙历经南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叠加修建,后因地层变化,湮没于地下。

  这样的文化遗迹,应该如何保存、保护?数月来,“拆”与“保”的问题令各方进退两难,直到3月中旬才尘埃落定。

  虽然许多人希望全部原址保护,但几经博弈后,如今大部分古城墙已被建筑工人切割,它们装箱后会被搬到专门的博物馆,进行异地保护和展示。仅有23米“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丰富、价值最重要”的古城墙将在原地盖上玻璃罩,供游人参观。

  对此,长期从事古建筑保护设计的湖南大学教授柳肃既遗憾又无奈。

  柳肃是这场长沙古城墙“保卫战”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主张原址保护,认为城墙是城市的地理标志,“城墙不能、也不应该迁移”。柳肃解释说,这是因为目前暂无任何技术能够将一段几十米厚的城墙平移至异地。

  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一些文物古迹在推土机下“哭鸣”。仅以长沙城为例,因距今两千多年的墓坑被毁,1972年“重见天日”的西汉女尸“辛追老太”只能呆在博物馆狭小的棺木里;若不是考古人员无意中发现有字的竹片,在长沙走马楼出土的14万枚三国吴简就会和被挖出的泥土一起被清走。

  数据显示,长沙市共有68个地下文物埋藏保护区。在柳肃看来,保护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办法是在古城外面发展新城。“我们总是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区里开发,那么地面上的古建筑和地下的文物总是会与新建筑发生矛盾。”柳肃认为,这个观念不改变,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矛盾永远都会发生。

  这似乎只能成为一个理想。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我们把文化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如果一个城市都是水泥森林,它就是一个没有魂的城市。”但在城市建设中,如果一开挖发现文物古迹就停住不建,那长沙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可能就无法建设了,所以在处理这对矛盾时,长沙只能依法办事,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城市建设。

  这段长沙古城墙的命运,正是上述两个“有利于”的真实写照,或许也将成为中国很多仍埋于地下的文物、遗址的“保护样本”。(记者 邓霞)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桑小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