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族大叔倾情抚养汉族孩子 孤儿长大全力回馈抚育恩情
发表时间:2013-07-11   来源:人民日报

   “把孩子接回来,我们给他一个家”

  “我的命很苦,但我遇到了善良的人。哈力克爸爸和再乃提汗妈妈成了我生命中的依靠。”这句话常常挂在陶辉嘴边。

  记者问起收养陶辉的由来时,再乃提汗说:“陶辉实在是太不幸啦。他失去了父母,这个孩子太可怜啦。” 

  记得那是1982年,陶辉的生父陶金来从安徽老家随工友到乌鲁木齐打工,1983年转至托克逊县打工。1989年5月,小陶辉出生了,在小陶辉1岁半时,生母因病去世。

  之后,陶辉跟随父亲租住在哈力克的家。小陶辉饥一顿、饱一顿的窘迫生活,哈力克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衣服脏了,哈力克的妻子再乃提汗就帮助洗,破了就帮助缝;陶辉病了,哈力克夫妇比谁都着急,总是催促家长给孩子看病,并及时帮助送到医院就诊;交不起学费,他们就省吃俭用全力资助。

  2004年11月14日早晨,陶辉的生父不幸去世,陶辉从此成为孤儿。

  2005年,陶辉已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寒假如期而至,他真不知道该怎么过。就在这天夜里,哈力克把陶辉的情况告诉了82岁的父亲。老人说:“把孩子接回来,我们给他一个家吧。”哈力克又召集全家人开会,传达父亲的意见,大家都赞同接陶辉回家。

  第二天清晨,一夜未眠的陶辉倍感孤独。突然,哈力克走进宿舍:“傻孩子,你有家,放假了干吗不回去?”

  那一瞬间,陶辉背过头抹去了眼角的泪水。温暖的话语,燃起了陶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从此,哈力克一家正式收养了汉族孤儿陶辉,还给他起了个维吾尔语名字:托合塔洪(维吾尔语为“留下来”的意思)。从此陶辉不再孤单,哈力克爸爸和再乃提汗妈妈就成为了陶辉生命中的依靠。

  2006年,陶辉参加高考。不久,陶辉接到了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众人羡慕不已的国防生。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正在菜市场卖羊肉的养父哈力克。

  哈力克激动地说:“太好了,太好了。羊肉不卖了,咱们回家好好庆贺庆贺。”于是,就把剩下的几十斤羊肉带回家,招待前来庆贺的街坊邻里。

  其实,大儿子牙森也考上过大学。那时孩子多,经济条件差,只好放弃了入学的机会。每当想起这件事,哈力克心里总有几分愧疚。

  “我也要用爱心回报部队、回报社会”

  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解放军干部,陶辉永远忘不了哈力克·买买提一家的恩情。

  2011年1月,陶辉大学毕业后被分到部队,任新疆军区某部步兵团一营机枪连副连职排长,他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了哈力克爸爸。第一次探亲时,他给再乃提汗妈妈买了一个手提包,给妹妹巴哈尔古丽买了手机,给家里买了一台微波炉;他坚持每月给哈力克爸爸寄钱寄物,主动承担妹妹上大学的一切费用。

  陶辉经常说:“没有好心人的帮助,我哪能有今天?我也要像哈力克爸爸、再乃提汗妈妈一样,用爱心回报部队、回报社会。”

  一次,陶辉偶然得知维吾尔族战士木拉提的父亲没钱治病,就发动官兵捐款,帮木拉提一家渡过了难关。

  去年初,陶辉休假时去看望高中老师,听说附近有两位维吾尔族学生,因家庭贫困几近辍学。他当即心头一颤,暗下决心:“我要帮帮他们!”从去年2月开始,陶辉每月都把1000元到2000元钱按时寄给托克逊县贫困学生巴哈迪力和夏提古丽,资助他们上学。

  陶辉懂维吾尔语,他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给战友们当“双语”辅导员,帮少数民族战士补习文化知识。在他的帮助下,少数民族战士买吾兰、阿里木双双考上了军校。2012年12月,陶辉所带排因成绩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

  共同呵护民族团结之花(短评)

  哈力克一家抚养汉族孩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各族兄弟姐妹和谐共处、友爱互助的生动现实,大家自觉用真情大爱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哈力克一家的民族观,彰显了文化融合、社会包容的宽广胸怀。哈力克一家对陶辉的真爱和真心,突破了文化的隔膜,折射了大爱大义的高尚道德情操,生动地诠释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民族间自有真情在的真谛。而陶辉知恩图报,自觉地回报养父养母、回报社会,也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发展稳定的正能量。

  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只要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共同呵护民族团结之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得不到的幸福生活。

中国文明网“爱心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贾 玉韬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