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季度
1.jpg
总策划第2293期
于素梅江苏
在“中国创造”中绽放别样美丽
于素梅,女,1966年6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连云港鹰游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碳纤维设备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于素梅扎根生产研发一线30多年,先后参与完成多条碳纤维成套装备的设计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与进口限制。

        声音嘈杂的生产车间里,戴着安全帽身着蓝色工装的于素梅,穿梭在钢铁机械之中。年过五旬的她早已满头白发。30余年来,于素梅用智慧和巧手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将憧憬的碳纤维设备从蓝图变为现实,在“中国创造”中绽放出别样美丽。

      于素梅。图片来源:中工网

        埋头钻研,攻关技术难题

        1987年,大学刚毕业的于素梅被分配到连云港纺织机械厂技术科工作。在1992年以前,连云港纺织机械厂还是一个只能生产单一的黄麻络纬机及其零配件的小厂。由于黄麻行业严重滑坡,企业渐渐陷入了困境。企业领导经过市场调研,决定开发毛绒行业后整理设备。随后,公司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于素梅就是成员之一。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专业生产该设备的厂家,大家对此一窍不通。她和小组其他成员加班加点,埋头钻研,用两个月时间设计整理出一套较完整的图纸,仅用5个月时间便将第一台烫剪联合机试制成功。之后,科技攻关小组又开发出烫剪设备,企业也得以起死回生。

        这次设计,让于素梅尝到了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在产品开发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也坚定了她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信念。

      于素梅和同事讨论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受访者供图

        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2005年公司重组后,于素梅开始投身于碳纤维装备与技术研发工作。

        “当时谁也没有见过碳纤维设备,整个国内对碳纤维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成果阶段。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试着走。”于素梅说。她所在的装备设计团队从零开始,仅通过书本、资料和高校专家讲解,开始曲折的碳纤维设备研发道路。

        两个多月时间里,于素梅团队拿出第一份设计方案,但效果并不理想。碳纤维原丝,需要达到6.0厘牛/分特的强度,生产出的碳丝才能达到T300标准,但是团队最初的设计,做出来的原丝远低于要求的技术指标,根本无法进行碳化处理。于素梅团队又没日没夜地纠错、试错,光设计图纸就绘制了近万张。最终,他们在腈纶纺丝设备基础上设计出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纺丝设备。

      于素梅在车间指导工作。受访者供图

        于素梅团队又相继完成多条碳纤维设备生产线,从开始的T300,到后来T700、T800、T1000,为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规模化作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于素梅参与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坚韧不拔,智走创新路

        2007年,于素梅领衔的“于素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她带领一批生产技术骨干,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如今,工作室拥有5名省部级劳模、4名市劳模,获得40多项国家技术专利。

      于素梅领衔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受访者供图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口罩紧缺。为满足社会需求,公司决定让于素梅劳模工作室投入到口罩机的研发工作中去。她带领团队深入口罩生产现场,参照样机,找相似产品资料作参考,绘制零部件图纸,编制各种技术文件,跟班及时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短短两周时间,4条全自动平面口罩机迅速投入生产。2020年,鹰游医疗器械公司累计生产口罩1亿多只,助力抗疫。

        近年来于素梅获得一系列荣誉,面对这些,她说:“我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很幸运,国家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企业搭建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热爱的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2022年第二季度

      于素梅入选“中国好人榜”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