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为何竞相涌现?
发表时间:2011-07-30   来源:光明日报

  “张闻明”系列报道之三

  文明和爱心在张家港市每个角落扩散开来

  300多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竞相涌现,激荡起阵阵文明新风,叠加起一座文明城市的新高度。

  连日来,本报对精神文明建设“老典型”张家港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的这种大环境、大氛围必然会培育出‘张闻明’这样的典型来。”长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方世南说,“张闻明”现象是一个区域性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

  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告诉记者:“在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张家港收获了100余项国家级奖励。沉甸甸的荣誉,迫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文明城市创建究竟为了什么?为的是点燃百姓追随‘好人文化’道德风尚的热情,为的是塑造一座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核,为的是这座城市在更高平台上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万代的幸福生活。”

  在“道德滋养”中培育城市精神

  2010年8月,袁辉将120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献给了浙江一位患血癌的青年,成为张家港市第5例成功捐献骨髓的志愿者。他告诉记者:“能够挽救一个生命,人生更有价值。”

  人生的价值追求是什么?一座城市又该有怎样的价值追求?张家港在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为这一系列问号找到了答案。

  时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的秦振华回忆:“1995年,中宣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把张家港作为典型推向了全国。”“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成为那个时代我国精神文明的特质和典型。

  “我们一直坚持以张家港精神为内核的文明创建。”张家港市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平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家港市着力推进城乡大环境改造、城乡一体文明创建,“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表现在外部‘好形象’上,更重要的是还应该体现在内在‘好品质’上。”

  17岁的少女作家郭秦,书橱里收藏着厚厚一沓受捐助孩子的来信,见证了“老慈善家”8年的“爱心之旅”;“52kd”论坛上的义拍公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络张闻明”们“举牌”,两次义拍共筹得善款23650元。网友“江南才子”见证了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红蕾学校捐赠的整个过程后,遂发出倡议:“从这些孩子眼神里能读出他们所缺乏的温暖,我们应该为他们做得更多、更好。请让传递爱心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爱心不仅在虚拟空间传递,更在港城的每个角落散开。截至目前,张家港市注册志愿者已达11万人,占城市常住人口的12%,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在方世南教授看来,“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好人文化’道德风尚,在‘70后’、‘80后’甚至‘90后’中间得到了传承和弘扬,这是‘张家港精神’内涵在新时期不断丰富的生动体现,也成就了张家港这座文明城市的精神内核。”

  在互动融合中丰富文明内涵

  从物质文明形态看,张家港早已身处发展高平台。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06亿元。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张家港名列前茅。

  能够始终在全国县域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张家港精神’引领下的文明发展方式。”张家港市市长姚林荣说。

  张家港西张工业区治安警官蔡纯锋,在工作中摸索出了“打一个预约电话、着一身便服进厂门、为外商办一件实事、了解实情带回一条信息”的服务流程。2004年3月,投资商韩国伸进皮革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尚培,在韩国的一家知名网站上写了一篇《我的兄弟蔡警官》。没想到,韩国商人金钟根看到文章后,很快赶到张家港,同蔡纯锋取得了联系。一个多月后,投资6000万美元的可隆科技特(张家港)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在张家港落户。

  以“精神”和“文明”为核心的“软实力”,对张家港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见一斑。姚林荣告诉记者:“张家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是手心与手背、互为依存的关系。文明创建的价值追求,不仅仅是街道扫干净了,人说话文明了,更要使张家港精神的引领作用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得到体现。”

  凭借勇于探索创新、自我突破的“张家港精神”,张家港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抢”来了张家港保税区,实现沿江开发和外向型经济大发展。2005年底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后,张家港市一着不让地开启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十二五”期间,张家港要努力建设成为“富有独特精神、临港产业发达、长江文化汇聚、生态优美宜居、各种文明形态高度协调”的现代化港城。

  在共建共享中提升文明价值

  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认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提升每个人的文明指数。追求人的文明和人的现代化,是张家港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点和落脚点。

  文明创建依靠群众,也是为了群众。如今,创建融入了每个张家港市民的生活当中,融进了市民对诚信品质的理解和追求。走进张家港城区,无论是公交站点,还是居民小区,步行不超过一公里,就能看到橙色的公共自行车网点。这是全国第一个实现政府买单、请市民免费骑公共自行车的城市。运行一年来,市民都能按时归还自行车,没有丢失或损坏一辆车。

  张家港提出了“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制定了《张家港市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公务员、农民、城镇居民、未成年人、新张家港人等五大重点群体开展文明素养教育。

  除了通过道德模范等典型引路,张家港推出了“奖文明”政策,以期更好地引导老百姓的价值取向。

  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12月率先制订了《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办法》,三年来共发放奖励金800多万元。南丰镇的永联村,更是从2003年起,每年拿出近千万元设立“文明家庭奖”。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告诉记者,“奖金发得越多,我们越开心,因为这表明村民的文明素质在不断提高。”

  “张家港精神”包含的厚道、宽容、好客,使这座城市在共建共享过程中,不忘为港城建设洒下汗水的“新张家港人”,给予他们“同城待遇”。在张家港生活,“新张家港人”梁井全感到“自豪,幸福”,所以他“很想为‘第二故乡’做些好事、善事。”在他负责管理的张家港市首支“新市民”组成的社区服务队里,他带领队员们长期为全市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免收人工费。

  “新张家港人”追随着文明城市的步伐,用爱心丰富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记者 苏雁)

责任编辑:侯海英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65442&encoding=UTF-8&data=AAQM4gAAAAcAABhYAAAAAQAl4oCc6Lqr6L655aW95Lq64oCd5Li65L2V56ue55u45raM546wPwAAAAAAAAAAAAAALzAtAhUAhBNbr9sEpBwDIqhPYCHyMZZ3h0ECFHvxorCPpDQCh--g3QK2TZNNy1s1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65442&encoding=UTF-8&data=AAQM4gAAAAcAABhYAAAAAQAl4oCc6Lqr6L655aW95Lq64oCd5Li65L2V56ue55u45raM546wPwAAAAAAAAAAAAAALjAsAhRiaLcWL-6mso-dSGV91HgpmqBLHwIULZRyAiIhsUC_DGOcaoN1j39hhLI.&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