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好人效应发酵 书写“大爱之城”
发表时间:2015-03-12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

  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增城面临着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这里不仅在广州发展引领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而且崇德向善,好人辈出。增城好人带动了增城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引领着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日渐浓厚。

  2014年度“十佳增城好人”颁奖典礼暨“道德讲堂”专场活动将在下周举行,增城好人的善行义举感动着群众,温暖着人心。从12日起,南方日报推出“人文增城 善美力量”系列报道,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增城实践。

  今年73岁的增江街白湖村村民尹容金一生劳碌只为照顾长年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清洁钟点工梁桂茹13年来不离不弃照顾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理发师李青梅10余年坚持为村中和周边村落老人及小孩免费理发……前不久的最美荔乡孝女评选,再次将一个个增城好人推到聚光灯下,也将善意化成涓涓细流温暖人心。

  短短几年间,增城涌现出11位“中国好人”,1名全国自强模范。增城好人不断“井喷”,让增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好人之城。

  广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书记欧阳卫民说,与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绩相比,社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增城好人不断涌现

  2014年5月23日,一场持续十几个小时的暴雨突袭增城派潭镇,降雨量达521毫米—相当于去年全年1/3的雨水全在这一天倾泻下来。暴雨导致该镇37个村(居)大面积受浸,部分村水浸深达3米,绝大多数村供水、供电、通讯、交通随即中断。

  洪水无情,人间有义。增城正果镇的石浴胜接到了侄女的求救电话,带上亲戚好友5人自驾拖拉机,载着渔舟直奔派潭,展开了一场历时4个多小时的生死营救,成功安全转移出包括其侄女在内的21名被困群众。

  派潭镇汉湖村村民周伟香用家里仅有的64斤存粮、10多斤腊肉和2只腊鸭,做成三锅饭、一锅粥,为当天被洪水困在其家中的灾民解饥,热心帮助灾民脱困。

  增江东门桥即将坍塌断裂,正下班回家的广州二汽增城分公司员工邓国庆和汤爱容及时发现,两人冒着危险走到桥头中间位置,不停地在向桥对面摆手,示意对面的人不要继续前行,并劝告身后的人们勿上桥,过桥行人由此避免了一场灾难。

  石浴胜、周伟香、邓国庆……一个个增城好人面对灾难挺身而出,令人们在灾难中感受到一抹善意和暖色。

  近年来,增城好人群体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视野,更多时候,善美的力量更渗透于平常的生活中。

  人们还记得,广州退休城管队员肖钢,10年来扎根增城北部山区,为留守儿童开设“课外学堂”。肖钢从每月的退休金中拿出大部分用于担负支教大学生的吃住费用,给留守儿童买文具、学习用品,无偿资助困难学生继续接受教育。几年下来,所花费用超过15万元,而他自己穿的却是20元一件的衣服。

  人们还记得,健娱医院护士罗洁云扎根麻风村15年,用爱守护着这里的病人们。“当医生、护士,就是救死扶伤、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15年间,罗洁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护士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成为了麻风村村民的“贴心棉袄”。

  人们还记得,“种蕉皇后”刘映惠带领村民种蕉致富。18年来,她向农户供应蕉苗达400多万株,香蕉产量8万多吨,带动了周边1000多农户发展香蕉试管苗种植,发放技术资料10万多份,累计助农增收近5000万元……

  这些增城市民身边的好人榜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的诠释。增城市文明办主任刘艳媚介绍,增城“传承雷锋精神,争当增城好人”德治工程启动以来,截至2014年底,共挖掘选出各类“增城好人”149名,其中有38人当选“广州好人”,4人当选“广东好人”,11人当选“中国好人”,7人当选广州市道德模范(含提名奖),涌现出了4名广州平民英雄(含提名奖),2名广州见义勇为好市民,1名全国自强模范。

  庞大的增城好人群体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

  人文土壤让好人成长

  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观”冲击着居民的价值选择,城镇化浪潮也冲刷着建立在“熟人社会”的乡风民风。面对矛盾与利益的纠结,为什么增城有如此多好人不断涌现,带给社会温暖和感动?

  在欧阳卫民看来,精神扬则城市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增城人历来崇尚文化,包容、向善、厚德载物等传统文化精髓,千百年来已经深深融入到百姓生活中,增城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蕴藏了巨大的文化软实力和发展潜力。

  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了一个又一个载入史册的优秀儿女:明代南京礼部、吏部、兵部三部尚书湛若水,创立自成一统的“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体系,后与王阳明互相问学,名动京师,他亲自创建的学院超过50所,门下弟子达4000多人;南宋名臣崔与之为了社稷安危和百姓安宁,曾数度临危受命,保卫淮东、镇守西蜀、平定广东兵变,功绩显赫,被尊为“岭南古佛、西蜀福星”;北宋进士古成之任锦州魏城知县后,运米救济饥民,发药给民疗疾,使数千人得以生存……如今,20多名文史专家推选建言、55.9万网友票选的增城首批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正在火热进行。“大美增城”全国摄影大展活动也在努力挖掘和全方位展现增城之美,让人们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增城的历史与发展,更集中地展示了增城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人物之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不断被发现、被挖掘,给现在的增城人以丰厚的文化滋养,成为培育增城好人成长的沃土。

  十佳增城好人、最美荔乡孝女……在增城,多种形式的评选让人们对道德模范、增城好人的事迹耳熟能详。增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广新力说,评选表彰“增城好人”,就是要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道德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学习“增城好人”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怀,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崇高品格,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以及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常怀感恩之心、敬爱之情,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形成人之亲、家之亲、国之亲。

  “道德讲堂”走进增城的广袤城乡,以45名“增城好人”、道德模范为成员的讲师团走到普通市民身边,举办讲堂活动314场次,受教育市民6万人次,举办学校道德讲堂活动2800多场,11万师生受到道德洗礼,“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思想在人们心中萌动。“原来‘增城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做好事、当好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如帮父母做家务、尊重他人等,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在听完”道德讲堂“后,小楼东境村村民周文颖有感而发。

  下功夫培植道德土壤,让增城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再到一支支好人队伍,丰厚的文明土壤上正在不断生长出美德之花。

  好人效应发酵 城市治理共建幸福家园

  在增城,好人现象正在逐渐形成一道引人入胜的城市风景,持续释放巨大的道德力量。增城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志愿服务四季常青,活动效应不断放大:增城全市共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08支,全市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超过10万人次。2012年至今,全市共开展“邻里守望”学雷锋志愿服务、“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组织志愿者9.6万多人次走进志愿服务驿站、社区、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从“增城好人”到“好人城市”—对于增城而言,这是一种普通城市现象到独特城市精神的完美升华,更是103万增城人民凝心聚力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体现。

  增城好人不断涌现,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增城石滩镇下围村的华丽转身,便是社会寻找到共识之下村庄治理的典型缩影。下围村探索“民主商议,一事一议”的村民自治新模式,村中的所有大小事务都必须按程序进行决策,都必须经过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确保决策公平公开公正,村民个个信服、人人支持。下围村由昔日的“上访村”变成了“零访村”,今年8月还被评为第九批广州市文明示范村。

  在这座崇德向上的城市里,越来越多敬业、爱民、乐居、奉献的有德之人找到了实现抱负的希望,更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时代主角。2014年初,增城石滩镇桥头村祥惠香蕉专业合作社挂牌“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种蕉皇后”、合作社经理刘映惠告诉记者,合作社有香蕉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香蕉10000多吨,2012年合作社实现年成产总值4500多万元,提供村民就业1000多人次以上,年发放承包农民土地款350多万元。

  在这座崇德向上的城市里,好人不断充盈着和谐社会的基础,被道德软实力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建设生力军到这里寻梦。来自湖北孝昌的姜秀云是新塘某牛仔企业的大烫工,南下打工时,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人大代表,可以替流水线上的兄弟姐妹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增城,越来越多像姜秀云这样的寻梦者找到了栖居的家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也迸发出了强大的发展能量。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举措纷纷出炉,两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贯穿增城,增城国家级开发区扩容提质……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布局让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前景充满想象。

  从增城好人辈出的城市现象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轮驱动的好人效应,加快发展、优化发展的正能量正在不断释放出来。(记者 郑佳欣 实习生 何家伟 张意珠)

好人线索平台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张慧磊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