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之城” 好人缘何多?
发表时间:2014-03-13   来源:福建日报

    客家小县好人多

  当下,当许多人用迟疑的目光审视“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时,在武平县,却无人为此犹豫。阳春三月,记者在武平采访时了解到一件事。

  2月19日15时11分,武平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街心公园有一名老人摔倒在地,无法自行站立,立即指派平川派出所出警。在民警出警过程中,接警员通过监控视频看到了温情的一幕——

  15时13分,当时气温只有5℃。监控视频显示,凛冽寒风中,摔倒的老人坐在冰冷的地上,帽子被风吹到路边,一根拐杖躺在其身后一米多远处。画面中,路上没有行人,老人感觉很无助。

  15时14分,一名中年女子走进了画面。她很快发现了老人,没有丝毫迟疑,当即上前拾起帽子帮老人戴上,接着又拾起一旁的拐杖,她想将老人搀扶起来,但没有成功。

  此时,其他路过的群众纷纷上前,有的帮着扶起老人,有的帮着拿拐杖,大家将老人搀扶至一旁的石凳上坐下。接着有一名群众掏出手机报警,其他人陪着老人静静等待民警的到来。

  15时17分,民警赶至现场,确定老人身体无大恙后,询问其姓名、住址及家人联系方式。不久老人的家人闻讯赶到,将其安全接回家。

  这一事件全过程不到20分钟。这几位好心路人在民警到来后,才先后悄悄离去。

  这名老人姓陈,76岁,家住平川镇修塘背附近。当天他出门想找老友聊天,路过公园时不小心摔倒,本来就腿脚不便,摔倒后一时动弹不得。

  在视频中,只能看到好心路人的模糊身影,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他们对素不相识的老人伸出了援手,用行动传递着人间温情。

  其实,类似的义举,在武平这个客家小县比比皆是。

  武平县城厢镇农民钟日富以爱管“闲事”而出名。1994年以来,他在19年里先后救起9名坠河、车祸、溺水等遇险者。当记者问起是否担心被讹诈时,钟日富回答:“哪能想那么多!”

  在社会信任危机导致道德判断受到冲击的今天,钟日富一次次“危难之时伸援手”的义举感动了人们,他也因此而荣登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榜”。

  同是“中国好人”的周金明,面对乘客丢失的1.8万元钱款,毫不犹豫报警找失主;钢材店多给他500多公斤钢材,他主动归还。

  85岁的刘仁宝,连续多年坚持每天清晨到县城马头山公园义务清扫台阶、清除杂草。

  ……

  好人多源于引导培育

  热心扶起摔倒老人,在客家族群中只算一个平常善举。敬业乐群、慷慨好客、古道热肠等优良品质,追求正义、不畏牺牲、吃苦耐劳等优秀传统,已经深深融入客家人的血液。对此,武平县文明办一位干部说,客家人不仅保留着中原古语,也保存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像空气和水一样滋养着客家族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武平好人频现并非偶然,是人文、历史、社会环境共同孕育的结果,是武平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生动样板。”武平县委书记王建生说。

  武平县里好人多,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多年来的引导培育。近年来,武平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契机,深入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大力宣传,在全县营造“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感召人、引导人。

  “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带着盲母出嫁,38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母亲,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刘玉英,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有些拘谨,她说“一切都是应该的”。

  “有你在,这个家才完整。”十年不离不弃服侍病瘫丈夫,含辛茹苦把两个子女抚养成人的十方镇鲜水村农妇张桃娣,说不出如今婚礼上的誓言“你愿意嫁给这个男人吗?爱他、忠诚于他,无论他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至死亡”,她只会用一个客家女子的坚毅,默默地守护这个家。

  “贴钱经理钟伟东,和我所了解的许多武平人一样。”日前参与了“中国好人榜”投票的市民林小满说,为了信誉宁愿“贴钱”,这是武平人的性格。

  仅有性格,还远远不够。武平县文明办干部说,近年来武平县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以挖掘、宣传、评选、表彰各类“好人”为抓手,积极推荐评选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大力弘扬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等良好道德风尚,引导干群共建“好人之城”。

  一个个好人,就是一把把火炬,照耀并温暖着武平这座有爱的小城。

  “全国最美孝亲少年”王芹秀,这个年仅13岁的养女,每到周末都要跟着村里的妇女上山拾柴火,以多卖一些柴火贴补家用。她既

  要坚持读书,又要养活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养父及86岁高龄的养祖母,用瘦弱的双肩撑起这种超越血缘的爱。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她的事迹后,她成为该县中小学生追捧的“孝心明星”;

  荣登“中国好人榜”的王万鸿,是东留乡桂坑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他行医20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为困难患者减免各种医药费用上万元,被当地村民称为“健康保护神”……

  在武平县,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草根人物、草根群体。如,一肩挑起两家担,再苦再累不言弃的中赤乡村民蓝富昌;义助孤老30载的普通农妇童永兰;700多人组成的义工队伍,几年来不断帮扶困难群体;200多名“爱心妈妈”以不同方式,常年关爱留守儿童;1500多名离退休干部组成的老干部调委会,成为社会稳定的“调节器”……

  在典型的引路下,越来越多普通市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许多受到帮助的人也怀着感恩的心加入奉献社会的行列。目前,武平县志愿者注册人数达7908人,志愿服务队有175支,广泛开展捐款捐物、交通劝导、无偿献血、扶助残疾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

  好人背后的制度保障

  “三八”妇女节前夕,武平县领导分头走访慰问女性“中国好人”张桃娣和“福建好人”林桃秀等,送上慰问金和节日的祝福。

  “县领导多次来看望我,镇计生协会也对我进行帮扶,让我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张桃娣说。

  近年来,武平县先后出台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奖励办法》、《帮扶和礼遇道德模范的实施办法》等政策,设立保障基金,在就业、

  资金补助、银行贷款等方面褒扬“好人”们。

  武平县采取政治上关心、精神上支持、物质上帮助等多种形式,为好人办实事、撑腰杆,力促好人有好报。该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全县常年开设“道德讲坛”,开展“寻找最美计生户”、“寻找最美武平人”等活动,并建立“武平好人库”,每年由县委、县政府予以评选表彰。县里还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公民道德建设协会,一年多来,道德协会已帮助10多位困难好人解决了生活困难、子女上学等问题。

  在武平,“让好人有好报”已由一句口号,变成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制度化保障。

  面对滔滔洪水,开着铲车往返30多趟,奋战4个多小时,使100多名受困群众化险为夷……在经历百年一遇洪涝灾害的武平县岩前镇,有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广为流传。故事的主人公魏富贵,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铲车司机,被当地群众誉为“最美铲车司机”。因其家庭困难,各级政府为他提供帮扶资金已达数万元。

  被评为“全国最美孝亲少年”的王芹秀,县里已安排她进城上学,并向她发放了特困补助,将她一家列入低保。

  从点滴之处发现好人、崇尚好人,已成为武平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武平县坚持“标准前置、好中选优”原则推选好人,各候选人均经各相关部门审核把关;把各乡镇、各单位发现和发掘身边典型、组织投票评议工作列入文明乡镇竞赛活动和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考评内容。诚实守信、尊老敬贤、热心助人、扶危济困、回报社会渐成当地群众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人争当“好人后援队”的铁杆队员,层出不穷的好人,正在释放出推进这座“好人之城”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钟茂富 文/图)

好人线索平台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张慧磊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