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办博物馆生存现状调查
发表时间:2012-02-2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悠久的蚝业文化。

2011年8月宝安区领导参访翰熙博物馆。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向记者讲述沙井蚝乡民俗。

  一些有始无终,一些仍矢志坚守

  民间收藏,泱泱大军,因而有了越来越多的民办博物馆,它们与国有博物馆一道肩负着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重任。但民办博物馆步履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深圳这座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亦然。记者发现,在深圳在册的10余家民办博物馆中,已经有数家力不从心,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循着罗湖区北斗路,记者寻访2002年成立的深圳第二家民办博物馆——华夏英杰博物馆,但始终看不到它的身影。当记者向附近居民打听时,居民说:“就是那个书画博物馆吗?已经关门了。”记者随即拨打该博物馆的电话,负责人说,因为文锦综合楼整改,华夏英杰已没有展示藏品的馆舍了。

  与华夏英杰博物馆缺少馆舍不同的是,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万福广场旁的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则是随着十里红妆酒楼的不景气而关闭的。在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所在的地方,记者看到“十里红妆酒楼”的字样仍然醒目,但二楼酒楼和博物馆的大门紧锁。这里的商户告诉记者,酒楼在,博物馆在;酒楼不在,博物馆也随之不对外开放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还有两家博物馆已经搬离曾经注册的地址,去向未明。2009年成立的望野博物馆因为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红绿彩瓷器,颇受媒体和收藏界关注,成立不久还曾携手深圳博物馆举办“精彩·中国——12—13世纪彩瓷的辉煌”展览。而另一家——水岩奇石博物馆2010年才成立,记者前往它曾经所在的宝安西乡盐田商务广场,同样是“朱颜已改”。深圳文管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博物馆都因为没有馆舍而在进行内部调整,有的还在寻找新的馆舍。

  虽然几家寻访未果,但记者看到深圳依然有坚守13年之久的玺宝楼中国青瓷博物馆,这是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深圳第一家民办博物馆,收藏了商周至元明清以来中国历代青瓷典型器物2000余件、各大名窑瓷片2000多件,还曾荣获“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称号,同时也是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依然坚守的博物馆还有钢琴博物馆。比起其他诸多民办博物馆,它或许幸运许多。因为博物馆所在的乐器城归馆主林晖翔所有,无需另付高昂的馆舍租金。钢琴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如此,博物馆每年也要支出很多资金用于工作人员的工资、水电费、钢琴维护等,且专业钢琴维护人员也很缺乏。

  区级扶持已成机制

  步履艰难挡不住收藏家办馆

  “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有多少民办博物馆出现又消失,也无论经营民办博物馆是多么烧钱,这些都阻挡不了民间收藏大军创办博物馆的脚步,打消不了收藏家做文化坚守者的执著和热情。

  2011年,深圳又有两家民办博物馆——当代名家文房四宝博物馆与翰熙博物馆在“张灯结彩”中加入了民办博物馆的行列。翰熙博物馆由投资方深圳市丹舟彤陶艺技术有限公司和一批收藏家组建,落户在127陈设艺术文化产业园。目前已投入近千万元资金用于租地、装修、管理等。按照文管办工作人员的说法,这算是有经济实力的。但丹舟彤陶艺公司总经理马学诗依然慨叹,目前每月最基本的房租、水电、人工、管理等费用支出就需20多万元,博物馆无盈利收入,靠的是该公司另外的经营收入。该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崔威也遗憾地表示,其

  目前他们的藏品还可以再建一个博物馆,现在的展品只是他们藏品的1/5。

  尽管翰熙博物馆建馆以来都在烧钱,但它还是幸运的,因为至少它已经由管理部门批准正式成立。而在深圳,还有许许多多不在册的民办博物馆。例如,展示蚝业历史、反映蚝乡民俗的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弘扬紫砂壶文化的聚兴元紫砂壶博物馆等。

  依靠自身的力量,并不是民办博物馆长久生存之道。深圳是否已经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馆?深圳文管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目前已经组织起草了《深圳市鼓励民间收藏与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办法》,但仍在征求意见,且因为涉及到诸多部门、程序繁多,还未正式审批实施。

  尽管没有政策依托,但深圳也曾经对较有影响的民办博物馆给予扶持。例如,玺宝楼中国青瓷博物馆就曾获罗湖区以及市宣传文化基金数十万元扶持资金用于馆舍修缮。不过,深圳市的这种资助还只是针对很有知名度的民办博物馆,并没有形成机制性制度。

  尽管市级扶持政策还未出台,但记者了解到,深圳各区的扶持政策已经陆续出台,而且已经采取了实际行动。

  宝安区文管办主任宁建文告诉记者:“宝安区对民办博物馆很重视,2009年就出台了《宝安区民办博物馆资金奖励办法》,鼓励和扶持民办博物馆。《办法》按照博物馆规模、藏品档次进行奖励,分3个级别,最高奖励50万元,其次是30万元、10万元。”

  民办博物馆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没有盈利,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个人很难将这项事业长久坚持下去。宁建文完全理解民办博物馆的苦衷,他说:“民办博物馆免收门票,没有任何收入,还得支付场地租金、水电、人员工资等,每年的投入很大。”考虑到个人办馆的艰难,宁建文说,“现在,宝安区还计划修订原有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发动民间力量,另一方面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比如企业办馆,政府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但这些还处在商讨阶段。

  与宝安区同样出台扶持政策的还有南山区。2010年,南山区政府印发了《南山区扶持非国有博物馆暂行办法》和《南山区博物馆接受民间办馆(展)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政府补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例如,钟表翡翠博物馆就聘请了珠宝协会作为专业的管理团队,每年约20万元的管理费都由政府补贴。

  建馆,三思而后行

  在深圳,我们看到已经悄然拉下帷幕的水岩奇石博物馆、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望野博物馆,也看到坚守如初的玺宝楼中国青瓷博物馆、钢琴博物馆、沙井蚝文化博物馆、聚兴元紫砂壶博物馆,还有序曲才刚刚奏响的翰熙博物馆……

  因此,在采访民办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既失落又振奋。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民办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之路上有重重困难,但又充满着希望。

  在深圳在册的10余家民办博物馆中,真正在开放状态的仅约一半。为什么?文管办工作人员道出了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收藏家在建馆之初就没有想好。要知道建博物馆是一个公益事业,他们不应该想着拿它来盈利。”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某些馆主的“没有想好”,或者因为他们心中另有盘算,所以出现了诸多民办博物馆的“有始无终”。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倾力办馆的馆主们心怀对藏品的热爱和文化坚守的责任,但奈何“力不从心”。

  资金是困扰民办博物馆的一大拦路虎。谁都明白,投资民办博物馆是一个“无底洞”,如果不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仅仅依靠一位或几位收藏家的力量,即使有金山银山,早晚也会消耗殆尽。不仅是民办博物馆,即使是国有博物馆,都会遭遇类似问题。宝安文管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博物馆虽然建起来了,但经费仅仅够发临时工作人员的工资,没有任何其他业务经费,导致业务功能无法开展,比如文物征集。另外博物馆还存在编制缺乏、待遇低等问题,因此招揽不到文博专业人才。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就面临着这种困难。”

  据了解,深圳除了在册的10余家民办博物馆,还有诸多博物馆因为无法达到“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保障博物馆运行的经费”“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审批标准,或者审批程序太过繁冗等原因,而处于没有身份的边缘状态。

  据文管办工作人员介绍,自去年11月开始,广东省民办博物馆的审批权利已由省级直接下放到区级。这将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民办博物馆审批程序繁冗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数量越来越多的民办博物馆,当它们的生存问题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在它们大张旗鼓的揭幕之后,只可能是无人问津的收尾。

  民办博物馆如果仅靠收藏家的个人能力,免不了会“虎头蛇尾”。因此,个人投资建馆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量力而行。

  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是,在2011年2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开展“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后,国内诸多城市都在逐渐形成“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规划”,探索民办博物馆的长远发展。而记者也了解到,在广东,政府还将在全省范围内对符合标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民办重点博物馆给予适当资助,推动民办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记者 彭海霞 岳晓峰 林培)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桑小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