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陪伴不包办到位别越位
发表时间: 2018-10-26来源: 河南日报

  “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孩子成长需要家校共育——

做手抄报太复杂了,还是爸爸替你完成吧

  如今,不少家长为家庭作业所“累”,“‘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情况非常普遍。是学生作业本身太多太难,还是对作业要求出现理解偏差?是校方履职不够还是父母“越俎代庖”?小小作业本如何充当好家校关系的纽带?10月25日,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A 孩子做作业家长添烦恼

  “孩子上小学就很麻烦:放学前去群里看作业,晚上要陪做、检查签名,还有英语绘本共读等任务。孩子有时候9点多还完不成。”说起作业,四年级学生家长李航(化名)忍不住吐槽:“孩子作业压力大,看得让人心疼。”

  李航的苦恼,很多家长也有体会。“陪孩子做作业很幸福,但双职工家庭心有余而力不足。”郑州市民史女士说,很多作业要录音、拍视频,孩子自己做不成,老人辅导不了,压力全在父母身上。前几天,几名家长因未批改孩子作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的新闻,让她感慨道:“作业离不开家长,老师也不管批改,不就成了‘家长作业’了?”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教育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但现实中,因学生学习程度不同,作业难度和数量不好控制,超时并不罕见;一些学校将纸质书面作业搬上网,打政策擦边球;还有一些作业题目“偏”“怪”,引发家长不满。

  B 校方陈“初心”可惜跑偏了

  家长“叫苦不迭”,校方(园方)也有自己的苦衷。

  濮阳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张利英说:“学校科学地布置家庭作业,家长参与其中,主要是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巩固学校教学效果。”

  郑州市中原区汝河新区第二幼儿园园长孙东侠说:“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是希望家长在忙碌而紧张的生活中,抽出时间陪伴并了解孩子。”

  老师的“初心”,为何会被误解?一方面有些作业设置不科学,增加了家长负担。还有一些父母在求学压力的层层传导下,期盼孩子样样出色,不惜“越俎代庖”,累了自己。

  王女士上幼儿园的女儿作业是“寻找秋天”,她和孩子捡了一兜树叶,让孩子自己完成,却发现女儿的作业是班里最不起眼的,因为很多作品由家长代劳。“替她做,怕孩子不独立,不替她做,又怕她信心受挫。”这样的两难,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心理负担。

  C 家校共育,核心是“育”

  小小作业本,一头系着家庭,一头连着学校,是家校关系的桥梁。“学校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作业。”张利英说,比如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布置不同的题目,从而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家校共育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学校重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的培养,家庭重在道德品质、规则意识等的养成,双方互相参与但应厘清界限、分清主次。”河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萍说,学校不科学地布置作业,并将检查作业等任务交给家长,不负责任;家长不关注不过问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样也是不负责任。

  王萍说:“‘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其实折射着当前家校共育存在一些误区,事实上,家校共育,核心是‘育’而不是‘学’。”家庭和学校,应当共同参与到构建孩子完整“成长记录”中,全面勾勒出孩子完整的成长轨迹,让他们知识更完整、性格更健全,更快乐地成长。(记者 周晓荷)

责任编辑: 张慧磊
【纠错】
相关稿件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