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还“良心账” 16年后寻债主(诚信中国)
发表时间:2014-09-07   来源:人民日报

  

  “到今天为止,整整10天,只找到一位当年的债主。”8月1日,武汉新洲区阳逻街的65岁老人游家栋有点着急了,觉得希望渺茫。

  错:客户交了预付款,配送店次日关门

  16年前,老游在武昌开了家“诚信净菜配送店”,生意好的时候有近200个客户,可是,到1998年4月,只剩下6户,很难继续支撑。那年4月20日,老游在店面贴了一张告示:“从今日起,本店进行整改,请客户自行买菜,下次送菜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老游说,配送净菜,先收预付款,这6个客户的总预付款是800元。他清楚地记得,武汉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前一天刚刚交了260元预付款,老游没给她送过一天菜,店就关门歇业了。

  “不是真想卷钱走人,是否继续开下去,当时也有过犹豫。”当年4月22日老游的父亲突然去世,作为独子,要回老家料理后事,并承担起照顾年迈母亲的全责,老游便完全不再想开店的事了。

  悔:登报寻债主,愿以5倍欠款偿还

  “那800元,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回家半年后,老游母亲也去世了;两年后,妻子又去世。在农村供销社工作的他,买断工龄回家后,没了任何固定收入,还得自己交社保,4个女儿中,1个脊椎残疾,无劳动能力,至今与老游相依为命。直到2005年,老游靠在老家种地艰难度日。

  几年下来,2005年老游在阳逻街开了间店卖散装酒,3年后,有了点微利。那时,他就琢磨着还掉这笔“良心债”。他让小女儿发微博,寻找当年的客户,可是没有任何反应。今年6月,二女儿送了一台智能手机给他,并教会他玩微信。

  7月14日,老游通过二维码扫描,进到了《楚天都市报》的“楚天信息车队”微信群,他在上面发了一条微信,说明了情况,并表示愿意5倍于当年的欠款偿还债主。7月22日,《楚天都市报》一版头条刊发了这条新闻。7月23日,竟找到了曾经的客户、武汉音乐学院的杨燃老师。但是,杨老师坚决不肯收下5倍于当年预付的260元配菜款共1300元整,最后,这笔钱捐给了《楚天都市报》设立的助困基金。

  悟:回顾人生,放放“电影”

  退休后的老游每月有2100元退休金,加上散装酒店的年收入约2万元,可以养活他和残疾的三女儿了。他说,用赵本山小品中的话说,就是自己“不差钱,不多钱”。

  老游感慨,到这个年龄了,该放放“电影”了:回顾一下人生,做过什么,有过什么过失,如果能补救一下,心里会安稳一些。

  “欠别人的,一定要还;不是自己的,千万不能拿。”这是老游人生“电影”的旁白。

好人线索平台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梁艳红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