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贾凡:21岁,建一所希望小学
发表时间:2013-07-05   来源:人民日报

贾凡抱起陈家寨小学学生尚光顺。 资料图片

远眺深山中即将竣工的希望小学教学楼。 记者 黄 娴摄

修建中的希望小学学生宿舍。 记者 黄 娴摄

  贾凡,一位不平凡的大学生。他和他的同学们,动员了20余所高校、中学,2000多名大学生、中学生,百余万爱心市民,募集了100万元,为贵州大山里的孩子,筹资建设了一所希望小学。

  

  贵州陈家寨,一座崭新的教学楼已经伫立在大山深处,寨里的139个孩子,9月就可以搬入新校了。

  广东珠海凤凰岭,22岁的贾凡依然在大学校园里,继续着他大三的学习生活。

  新校舍和贾凡,看似不会有交集的双方,却因公益紧密相连。是年轻的贾凡,和一群90后大学生,筹款建起了这所希望小学。

  (一)

  天刚蒙蒙亮,贵州纳雍县曙光乡陈家寨,一个小小的身影就出现在狭窄泥泞的山路上。这是6岁的山村学童尚光顺在去上学。

  贾凡,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大三的学生。在他21岁的时候,遇见了小学生尚光顺。

  2012年春节,贾凡无意中在电视里看到陈家寨小学的介绍,这里的贫困震惊了他。他想到自己创立的社团“思成·筑梦大学生实践团体”。节后一回校,他马上和大家商量,能否在陈家寨筹建一所希望小学?

  先考察考察吧。2012年3月,他和6位同学前往陈家寨。

  进山,他们紧赶慢赶也走了一天,快到寨子就几乎不成路了,一身泥一身水,他们走了两个小时终于爬上陈家寨。这样的路,这里的孩子每天要走两趟。

  他们歇脚问路的第一户人家就是尚光顺家。进到寨里,当这群城里来的大学生心慌气喘时,6岁的郭娅正在悬崖边种土豆。她出生以后就没见过在城里打工的父母,每天摸黑上学,课余还帮奶奶种地。

  这就是陈家寨的孩子们。

  “你们走那么长的路,还经过悬崖,怕不怕呀?”

  “不怕。”

  “为什么?”

  “因为山的那头有学校。”

  到了学校,一百多名孩子都不吃早饭,挨到中午吃免费午餐,一顿白饭,一碗菜汤,一个鸡蛋,已经好到不得了。上课挤在四面漏风的教室里,破烂陈旧的课桌,乌黑的课本,一双双单纯的大眼睛……贾凡们都在心里说,如果能够为他们建一所好学校,多好!

  (二)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县里乡里得知他们的想法,很感动。但告诉他们,在这里建一所新学校,至少需要100万。村民住得分散,建在哪儿也得仔细考量。此前曾有企业动过念头,但考察后放弃了。

  有困难才要去克服,他们反倒愈加坚定了。

  这些伴着新传媒技术长大的一代,懂得以小搏大,他们要以微公益,做成大事情。在陈家寨的3天,贾凡拍了无数照片。3个微博、1个人人网站、1个社团官网、1个微公益平台和1个淘宝网店,这是他们的凭借。

  “冬天的阴雨天,浓重的水汽从四面八方向半山涌来,灌进破漏的屋子里,蚀骨的寒冷冻得孩子们瑟瑟发抖,捉着笔的手开裂,生了无数冻疮。”

  “如果您亲身经历过与他们在一起上学,你会有强烈的愿望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

  点开他们的微公益平台、微博、官网,陈家寨小学风雨飘摇的校舍、139张渴望的笑脸,扑面而来。在“思成淘宝网店”,可以用5毛钱、1元钱,给这所希望小学购买黑板、水泥、砖头……

  100万毕竟不是小数目,仅靠网上募捐恐怕不行,所以一开始他们就设计了街头募捐的环节。但是现实远比他们设想的要艰难。

  2012年5月,马上要转入街头公募了,前期的网络募捐却只有几千元。沮丧的情绪像传染病,有同学说,要不算了,我们反正已经尽力了。

  贾凡却很“凶”地说:“这怎么行!”

  他仔细研究过政策,如果筹款能够超过工程款50%,当地政府可以匹配剩余工程款,100万匹配120万。“那样,就能建一所像样的新学校了!”不能放弃,一定要筹到这100万!

  第一笔过万的钱是他们自己挣来的。在广东团省委、省青联举办的首届“亲青汇嘉年华”上,思成社团在全省80个青年公益组织中胜出,奖金1万元!正在这时候,一笔通过微博转来的十万元匿名捐款也及时地给大家鼓了劲。

  贾凡发现,一开始他们联系活动和赞助处处吃闭门羹,但到后来,很多人听了会说:“哦,我好像看过这个消息。”也有不少爱心人士看了微博上的电话找到他们,想为陈家寨小学做点事情,“没有微博,就没有百万项目后来的成功。”

  慢慢地,为陈家寨小学筹款的微博转发量已超过几千次。关注、资助项目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

  (三)

  每个地方2天筹备、4天公募、1天转战下一个点。

  2012年5月31日开始,30名90后大学生,穿着统一的红马甲,扛着展板,背着捐款箱、宣传单、红丝带,辗转3个省区4个城市。21天后,必须募集到全部100万资金!心里想着陈家寨的小朋友,他们马不停蹄。

  6月的长沙,骄阳似火,汗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已经在烈日下站了一天,喊破了嗓子,队友袁绵却被迎面走来的一位男子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素来文静的她含着泪,红着脸,一遍遍地努力解释募捐目的,却引来层层围观和奚落。第二天,这个人又来了,看了看没有说话。第三天这个人拿着100元钱投入捐款箱:“不好意思啊,看到报纸了,你们是真的。”

  这样的遭遇在募捐中并不少见。办手续、在商业旺地拿到免费场地、招募200个志愿者、为志愿者找午餐赞助,他们每个人都吃过闭门羹、挨过骂。每天晚上贾凡都要和他这个30人团队开会,哪怕精疲力竭,也要计划下一步行动。他们的脸上混杂着汗水、泪水,最后累得实在受不了,就倒地而眠。

  为了让募捐资金在阳光下运行,项目一启动,贾凡主动联系了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贾凡眼里,这个曾经“全裸晒”账本的贵州本土基金会,让人放心。他们的活动被基金会正式确定为合作项目,并对募集的资金全程监管。

  2012年6月20日,是公募的最后一天,4座城市总共募集到60万元,加上通过企业、网络筹集到的20多万元,善款达到82.13万元,但还不到100万元。

  在贵阳市中心喷水池,天下着大雨,雨打在脸上。袁绵一边哭一边募捐,不愿相信自己的梦想最终不能实现。

  事后,袁绵不得不佩服贾凡“沉得住气”。事实上两天前,贵州1位企业家听说他们的故事后,就通过贵州省青基会表示要将善款补足至100万元。

  “但我不能说,我不能因为一个还没有落实的承诺,就停下我们的努力,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贾凡说当时自己也很纠结,但他不敢用这个“好消息”给大家松劲儿!

  (四)

  这是一座由大学生筹资建立的希望小学。

  活动开展过程中,思成·筑梦大学生团队动员了20余所高校、中学,2000多名大学生、中学生志愿者,涵盖广东、内蒙古、湖南、贵州4省(区)6城市百余万爱心市民,还首次开展国内国外志愿联动,通过香港浸会大学的影响,动员了在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校友宣传他们这个公益活动。

  2012年7月,带着百万捐款,贾凡再次来到陈家寨。纳雍县当即研究,决定配套资金140万元。贾凡委托贵州青基会监管工程建设。

  2012年9月,新校打下地基,距离原校址1公里。百万捐款建主教学楼,共4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140万元配套资金用于建设多功能楼,包括学生食堂、图书室和多功能室等;新校能容纳250至300名小学生。

  所有规划、计划完成的那一天,思成团队的同学们聚在一起,忍不住哭了。

  建校并不意味着句号。贾凡和团队又发起了“寻找爱·一对一帮扶计划”,为139个孩子寻找社会爱心人士长期帮扶。现在,他们又在为学校图书馆筹集1000本新书和200套校服。

  6月23日,贾凡在电话里开心地告诉记者,陈家寨新校已经进入扫尾工程,9月铁定开学!贾凡将带着思成团队走进新的陈家寨小学,参加新校落成的第一次开学典礼,和139个山区孩子一起用灿烂的笑容迎接新的开始。

中国文明网“爱心平台”
责任编辑:李雪芹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