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好人馆”:让好人快乐一辈子
发表时间:2014-04-01   来源:合肥晚报

  3月27日,全国首家省级好人馆——安徽好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全省的829名好人,在这里“相聚”。

  1200平方米的展厅里,集结着不同年代的感动。

  从此,全省的观众每天都可以来这里感受好人的温暖;

  从此,这里也将成为全市身边好人的道德讲堂;从此,这里更将成为温暖人心的道德力量的源泉。

  观众——好人快乐一辈子

  今天上午9时整,安徽好人馆迎来了本周第一批观众。

  一进门,市民陈先发被刚进门的好人“笑脸墙”所震撼,笑如春花的脸庞,点亮观众的眼睛,灿烂了道德的春天。

  “据说,这些好人很多都是普通人,没有地位、没有金钱。不过你看他们每个人的笑容,又是多么幸福多么烂漫,这种快乐,感动了身边的你我他。”陈先发感慨道。

  走到最后一个展台,陈先发在“留言簿”的触摸屏上,一笔一画地写下这样一句话:好人,快乐一辈子。

  在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名叫许慧,从一开始她就紧盯着“全国最美孝心少年”黄凤的展台,嘴中不停地念叨着:好孩子,真是好孩子。2008年,黄凤找村子里的电焊工焊了一张带轮子的大铁床,带着奶奶和全家仅有的27元钱,在上海边乞讨边为爸爸求医,感动了众病友,被称为“板车女孩”。

  “我要是有黄凤这样的女儿就好了!”许慧激动地说。

  藏品——一个故事一份感动

  不得不说,走进了好人馆,就如同走入好人的世界。而这每一件藏品、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份感动。

  在沈浩展台前,有一个被胶布包得严严实实的旧相框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相框的背面写了几行稚嫩的字体:“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据介绍,这是出自沈浩的女儿沈王一之手。

  工作人员介绍说,写下这段文字的沈王一还不到10岁,她把这个相框和自己的照片送给爸爸,此后,就一直伴随着沈浩左右。

  时过境迁,沈浩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之久,而沈王一的声声思念依然余音绕梁,仿佛就在眼前,如照片上一样朱颜未改,笑容依旧。

  实物藏品,无声表达。日记、照片、笔记、票据、汇款单等特殊的“文物”,第一次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成为一种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感染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还记得一位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礼的老兵吗?他就是欧兴田,这位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老人,为了60多年前对战友们的承诺,拖着伤病之躯,放弃天伦之乐,奔走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用毕生心血建起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一张胳膊上刻有“欧兴田”字样的照片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市民,对于这样的文身,欧兴田老人曾经这样解释道:当年我所在的尖刀班战友9人,每个人的手臂上用针和墨水刻下自己的名字,说好谁活着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

  风雨几十年过去了,欧兴田坚守了他的誓言,同时也为集结在这里的2400多名故去的战友守墓30年。

  讲解员——讲解中自己被感动

  在好人馆里,最辛苦的恐怕要数讲解员了,小文就是其中一位。

  当正式宣布讲解结束后,她说,“各位嘉宾,每一次的讲解我自己都很感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感动?”

  一时间,人群中有声音传出了“感动,感动”,小文对此鞠躬致谢。她告诉记者,自己在省博物馆讲解文物多年,“在讲解中被感动,这是第一次。”在她眼中,“好人”如同珍宝文物,是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

  小文告诉记者,在以往讲解中,介绍的内容都是一些过去的、没有生命的文物,而现在讲解的,都是一些活生生的、有感染力的、体现社会正能量的道德模范的好人。“感动不了自己,感动别人无从谈起。”

  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徽好人馆开馆后将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天上午9:00-下午5:00,着力打造成公民道德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基地,让“好人安徽”精神品牌更加响亮。(张鉴 王一婷 实习生 曹莹莹 记者 王峰/文 虞俊杰/摄)

好人线索平台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张慧磊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