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诗人郭小川:风定犹闻碧玉香
发表时间:2012-02-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郭小川速写

  除夕夜。窗外,寒风瑟瑟。远处,隐隐约约传来街头巷尾孩子们点燃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偶尔还有那火箭式的爆竹嗖的一声蹿上天,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光焰,划破寂静的夜空。“爆竹声声除旧岁”,它向人们宣告: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就在这岁末的除夕夜,当家人都围拢在电视机旁欢快地观看精彩节目时,我却习惯地走进里屋,从书柜里取出一摞又一摞旧的报纸、刊物、书籍和笔记本,翻检着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记录,回顾着……

  我正翻着几本采访笔记时,突然,一张不大的折叠起来的宣纸条幅从几年前的一册笔记本中掉在地上。拾起一看,呀!是郭小川同志的墨迹!

  我把它珍惜地捧在手上,仔细端详。啊,这是诗人为我书写的鲁迅先生的诗作——《莲蓬人》的诗句:

  芰裳荇带处仙乡,

  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

  苇花伴宿露瀼瀼。

  ……

  小川山人

  立时,我停止了胡乱的翻检,面对这小小的条幅,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我记起这大约是小川同志在一九七四年春末夏初的三四月间为我书写的。那次我去看他,并送还他的一本已经排版而未出版的报告文学集《革命风云录》,就在他居住的永安路家里。见面后,我们照例热烈地谈起干校的一段生活,谈论着这本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掀起而未能正式出版的报告文学集中的文章。作为一个晚辈,一个文学编辑,我从他多次的无拘无束的亲切谈话中,受到很大教益。的确,凡是经常同小川同志接触的人,都会有这么个感觉,即不管你是年纪多么轻,职位多么低,学识多么浅,他都乐于同你交谈,同你平等地交换意见,甚至展开同志式的争论。同他接触,会使你感到他既是一位长者、一位老同志,又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知心朋友。

  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无论遇到多么大的艰难困苦,他总是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对前途始终充满信心。这个时候,他已经被国家体委颇有胆识的领导同志批准借调到体委去工作一年多了。

  这期间,我曾多次去过他家。每次去,都见他戴着老花眼镜,伏案写作。即使一篇特写,他都极为严肃认真地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一遍又一遍地把排好的小样,用剪刀和糨糊,剪剪贴贴,修修补补,一丝不苟。

  他干起工作来总是拼着命的。被借调到体委后不久,他的反映运动员生活的特写和长诗《万里长江横渡》在一九七三年相继发表,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为读到诗人的新作而高兴。谁知,这却招来了飞天横祸!

  先是反动文痞姚文元,继而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几个丑类,利用他们篡夺的职权,大动干戈,左一个指示,右一个批示——恶毒污蔑郭小川同志是“反动文人”“修正主义分子”,眼看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又要临头。

  这时,关于郭小川同志“又出了问题”等等流言蜚语、“小道消息”已广为流传,小川同志本人也早有所闻。但他对此却并不看得太重,他忍受着,思索着,并顽强地抗争着,仍然更加勤奋地写作。他总是胸怀坦荡地说:“我是坦然的。心中无鬼,没啥了不起的!”

  我们也尽可能宽慰他。此时的他虽说是一个乐天派,但种种无端的精神摧残,使他身患多种病症。他过早地苍老了。看到这种情况,大家的心情都异常沉重,也暗暗为他担忧。他自己呢,也常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你们还年轻,日子还长哩。我老头子了,要抓紧时间,用自己有生之年,再为人民努力唱几支赞歌啊!

  诗人的这种急迫为人民歌唱的心情,还是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时我就深有所感。那时,就连我们这些年轻人,每天干完繁重的体力活儿回来,也累得要死,恨不能饭也不吃就睡大觉。可是郭小川同志晚上却常常坐个马扎子,趴在床上写作。有时我们劝他:休息吧!他总是微笑着说:我要多写点东西。党培养我多年了,交给我的任务就是写作。我丢不下它(指手里握的钢笔)啊!

  从咸宁干校回到北京,他当然要更顽强地写、写……

  我记起就是在这一次,我们大约长谈了一个下午,彼此都很愉快,而我更是受益匪浅,就是在这一次,临告辞时,我忽然发现他的书桌上摆着许多张大大小小不同规格的宣纸,上面凌乱地涂有墨迹。砚台里还散发着一股墨香。

  “你在写字?”我好奇地问。

  “练练。”他笑着说,“写着玩呢。”

  我因喜欢字,就随口说:“你哪天给我写一张吧。”

  他立即高兴地回答说:“现在就写。”

  他顺手挑选了一张光滑点的条纸。握起笔杆,仿佛不假思索、极为流畅地书写了这么一条,并郑重其事地落款署名,以作纪念。

  自然,现在看起来,他自称“山人”,有半开玩笑的性质,但何尝不也是诗人当时所处的犹如山人般生活苦闷心境的真实写照?!

  我问他:“你特别喜欢这首诗?”

  “是的。”他郑重回答我说,“现在我特别喜欢它。”

  我说:“那为什么?”

  “你带回去琢磨吧!”他意味深长地说。

  说实在的,当时我并不理解他为什么偏偏选择了鲁迅先生的这首诗,那一阵儿最为流行的是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啊。

  直到几个月后——一九七四年八月,“四人帮”滥施淫威,郭小川再次被宣布为“审查对象”,二番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去时,我才稍有所悟。后来,当他又被下放到天津南面的静海干校,几乎是过着被软禁的非人生活时,我更恍然大悟!

  《莲蓬人》这首诗是青年鲁迅一九〇〇年所作。一八九八年,鲁迅离开绍兴故乡,到南京求学,两年中,他目睹帝国主义列强横行中国,清王朝腐败无能,官僚阶级骄奢淫逸,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黑暗现实,忧愤之中,他思索着: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他想起了故乡莲蓬的高洁形象,巧妙地借对莲蓬人的赞颂,表明自己决不和恶势力妥协,立志做一个纯洁、高尚的人!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啊,在秋风落叶的季节,在萧瑟的秋天里,鹭鸶鸟也不再飞来了,田野里一片寂寞。然而莲蓬人却把身边怒放的苇花作为忠实伴侣,依然傲然挺立,坚强地抵抗着寒露的侵袭。多么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哟!这不也正是当时处于逆境的诗人郭小川同志所崇尚的精神么?!

  我说,诗人的行动正表明了这一切。请再读读他在这一时期写下的火一般炽烈的诗篇《团泊洼的秋天》、《秋歌》吧!

  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

  哪怕是一分钟;

  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

  哪怕面对刀丛。

  啊,亲爱的诗人,亲爱的郭小川同志,你,人虽然去了,然而,风定犹闻碧玉香!(周 明)

责任编辑:谢小燕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05763&encoding=UTF-8&data=AAe3owAAAAcAAB2gAAAAAQAq5b-G6K-X5Lq66YOt5bCP5bed77ya6aOO5a6a54q56Ze756Kn546J6aaZAAAAAAAAAAAAAAAuMCwCFBz1JFdOAe4u6f7zkp4ODkpqoz9SAhQpRxdexHIk7ondKLlnHtvjY6owZ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05763&encoding=UTF-8&data=AAe3owAAAAcAAB2gAAAAAQAq5b-G6K-X5Lq66YOt5bCP5bed77ya6aOO5a6a54q56Ze756Kn546J6aaZAAAAAAAAAAAAAAAvMC0CFQCUmztLwsP7zZU6LKFUkIwkjl_sbQIULG0Pj5bQeE8V1ycq5jF4X66oYzI.&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