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别以自己当年的优秀来要求孩子
发表时间: 2018-07-23来源: 辽宁日报

  调查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98%是家庭因素导致。心理专家提醒——

  提要

  今天,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次关注缘起一个数据——沈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的调查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孩子98%是家庭因素导致。

  调查还显示,很多家长陷入怪圈出不来——本想拿自己当年的优秀激励孩子,不想却把孩子推到自我否定的境地;本想以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教训警诫孩子少走弯路,不想却因为提醒过度令孩子心事重重……

  心理问题,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正常的成人可以自我调解,但孩子做不到,所以,孩子的心理问题特别需要关注,而且要时时关注。

  孩子的心理问题解决得不及时,对当前学业和未来工作都有负面影响,所以,孩子的心理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

  怎么把怪圈里的家长和孩子领出来?

  请看调查——

  引子

  7月12日,在沈阳市小东路与津桥路的路口,有一栋深红色的五层楼房,院门口没有门卫,也没有挂牌子,但楼顶的“沈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却很醒目。

  下午两点多钟,陈艳领着儿子小刘在楼门口做了简单登记后,小刘进了106咨询室,陈艳坐在等候区的沙发上,和记者唠起家常。

  “我儿子今年秋季开学就念高三了,成绩很好,可非常打怵与陌生人接触。”陈艳说,“当天上午,我自己来咨询了儿子的情况,值班心理咨询老师林玉芳说最好是和孩子面对面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并解决问题。我回家与儿子商量了一下,他愿意来,我俩就一起来了。”

  一个小时后,小刘脚步轻松地走出了106室。征得陈艳的同意后,记者与母子二人一同进入咨询室。

  林玉芳告诉陈艳,小刘的问题就是平时生活中缺乏与社会的接触,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长能让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慢慢体会到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应该有不同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随着阅历的丰富,孩子自然就会放松心态了。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经过简单的心理调整,小刘与老师互动得很好,从开始的拘谨到放松,最后没有什么负面情绪了。

  据不完全统计,中心今年上半年的接访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约上升了50%。说到上升的原因,中心负责人谢欧表示,现在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是70后和80后,这个群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在给孩子较好的物质生活基础上,更愿意在精神层面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在他们看来,有心理问题不可怕,解决了就好,所以中心的咨询量有所增加。

  心理健康标准

  学习方面

  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际关系方面

  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能客观了解他人

  关心他人的要求

  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

  积极地沟通

  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自我方面

  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具有自制力

  常见心理问题

  学习类

  学习压力大

  厌学

  考试焦虑

  人际关系类

  与老师沟通困难,不敢沟通,不会沟通

  同学间关系不睦,有小团体意识

  与父母说不到一起去

  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闭锁心理

  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早恋

  考试前后来心理咨询的学生特别多

  56%是学业压力导致的

  谢欧告诉记者,来做心理咨询的高峰期大多出现在考试前后,年龄在12岁至18岁的学生占咨询量的65%。在咨询个案中,由于学业压力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个案约占同龄个案总量的56%,且表现多样。

  与妈妈一同前来咨询的高一女生小李的表现就很有代表性,记者记录了咨询老师的工作日志——

  小李:老师,我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时会出现胸闷气短,手心出汗。我很痛苦,也很着急。

  咨询老师: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大约多久了?

  小李:从第一次月考后开始出现,来咨询时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

  小李妈妈: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成绩也出现了明显下滑。

  咨询老师:小李,其他时间你会有类似症状出现吗?

  小李:其他时间没有这样的感觉。上课的时候我越想好好听课,就越会溜号。

  谢欧说,小李这样的来访者在中心并不少见,他们的表现也非常典型。这一类的来访者常常会说自己很闹心,但是具体因为什么却说不清楚,在描述过程中能让人感受到当事人明显的痛苦感,同时急于改变现状。因此,在接待这类来访者的过程中,中心老师常常会让来访者和家长认清问题现状,理出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不难发现,绝对化思维是很多学业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比如当咨询老师问“您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呢”,小李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正在下滑。成绩不好,就不是妈妈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而在这一问题上,小李妈妈则认为,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就不能考上名牌大学,以后的人生就不可能成功。由此可见,小李和妈妈都存在“成绩决定一切”的绝对化思维。

  谢欧表示,发现问题的症结后,咨询老师就会采用恰当的技术帮助来访者改变思维角度,客观地认清现实,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经过4次个体咨询和两次家庭治疗,小李和妈妈都有了明显改变。半年后,中心做了电话回访,小李说:“咨询后我才认识到,妈妈一直都是那么爱我,是我把妈妈想得太功利了。现在我和妈妈都放轻松了,生活很轻松,学习也变得很轻松。”

  没得病却常常呕吐胃疼腹泻眩晕耳鸣

  出现躯体化问题要及时解开孩子心里的疙瘩

  谢欧认为,由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处理人际矛盾时往往能力欠缺,严重的还会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在中心的来访者中,这样的个案也并不少见,排在咨询量的第二位。

  小王是一名初二学生,因为踢球和同学发生了争执,后被其他同学劝开,但他却认为其他同学有意偏袒对方,开始不愿意上学。中心咨询老师判断,小王的情况属于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谢欧说,针对这类个案,咨询老师往往侧重帮助来访者深入挖掘自我,通过沙盘、绘画、叙事等咨询技术引导来访者完成自我认识、问题重现、问题解决模式的多样化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从而解决现阶段的问题并最终实现来访者在人际适应方面的自我成长。

  了解了基础信息后,咨询老师决定借助沙盘帮助小王解决问题。在沙盘游戏中,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物出现,从封闭的围栏到开放的沙滩、大海、岛屿……

  经过5次沙盘游戏治疗,小王渐渐解开了心结,课间课后又和同学一起踢球了。

  半年后的电话回访,小王的家长说:“孩子现在能考虑别人的感受了,也经常邀请同学到家里玩了。”

  谢欧表示,在中心来访者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人群,他们没有生理上的疾病,但是却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诸如呕吐、胃疼、腹泻、眩晕、耳鸣等生理症状。中心把这一类来访者称为躯体化问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因为某些特定的心理原因而出现了生理上的表现。这类问题的咨询量也比较多,排在第三位。

  高三学生小董从高一开始就出现考试前睡不着觉的情况,随着考试越来越多,她出现了考场腹泻甚至开考前呕吐、眩晕等症状。

  小董妈妈带着她到医院的心理门诊,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小董妈妈却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犹豫再三,不知如何是好。

  谢欧告诉记者,像小董这样的个案已经不属于心理问题范畴了,因此需要必要的药物治疗。但是考虑到药效和孩子的年龄以及服药的周期,很多家长都非常犹豫。中心在接待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时,往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告诉家长心理咨询并不是万能的,一旦出现了神经症状,就需要到正规医院的心理门诊就诊;二是正规医院给出的处方药虽然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通过医生对剂量的把握还是可控的。

  孩子的心理问题

  不能脱离家庭来解决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及家庭成员关系,超过98%的案例都涉及这三种情况。”谢欧告诉记者。

  作为志愿者老师,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教育集团浑河湾分校党支部书记李晓昱体会最深的是,许多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都是由于家长陷入怪圈出不来。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走弯路,往往过度借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而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这种对孩子自身发展需求的忽视很容易引发问题。

  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力特别贪玩,每天放学回家后写起作业来总是磨磨蹭蹭。小力的爸爸妈妈都是在学习上自律性很强的人,他们教育小力的那段话,小力倒背如流,“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不写完都不吃饭。写完作业,还要认真预习第二天要讲的课。”“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比你还小一岁呢,比你懂事多了。”在爸爸妈妈的严格监督下,小力的学习习惯没什么改变,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了。几天前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告诉小力的妈妈,孩子总是不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对集体活动也不热心。

  初二学生小羽学习成绩不错,就是不善表达,也不怎么跟同学交往。他的父母很着急。“爸当年是通过竞选当的班长,班里的各项活动都由我主持,那表达能力那组织能力,全校老师都夸,你怎么就不行呢?”“妈妈看你们班的小轩、小占性格挺好的,你怎么不和他们交朋友呢?”原以为这么激励指导一下,孩子能有所进步,谁知小羽更不爱说话了。

  李晓昱说,父母拿自己当年的优秀说事,进而对孩子提出要求,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更糟糕的是把孩子推到了一个自我否定的境地。这样的家长往往控制欲非常明显,在控制欲的作用下家长们期待看到孩子的进步,而这种期待又给家长带来了超乎一般的焦虑,这种焦虑在家庭成员之间不断传递,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谢欧说,在日常接访中,这类家长挺多,虽然他们是带着孩子问题来的,但问题的根源却在家长。

  记者了解到,面对陷入怪圈的家长,中心会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辅导,建议他们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出来,在家庭成员之间恰当分配。随着注意力的转移,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度就会下降,这样不仅孩子会感到轻松,家长也不再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同时,家庭成员之间要增加互动,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心绪。

  采访中,几位志愿者老师不约而同地表示,对孩子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能忽视家长的问题。虽然咨询对象是青少年,但需要调整、改变的却是整个家庭。只有家长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李晓昱认为,像小力和小羽的个案都需要同父母进行接触,了解这个家庭的问题所在,在改变孩子的同时也改变父母。只有这样做,心理咨询才会有成效,并长时间保持。

  记者了解到,中心成立3年来,一直坚持公益性服务,可信度越来越高,咨询量的增加表明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有所提高。(记者 曲宏)

责任编辑: 张慧磊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推荐新闻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