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谈文化走出去 文化沟通让经济政治交流畅通
发表时间:2012-03-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十二位政协委员谈文化走出去

    “很多国家之间之所以产生误会,大多是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上能够达到相互理解,经济、政治方面的交流自然也会畅通。”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如他所言,对外文化交流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一部分,近年来备受关注。自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以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更已成为多个界别的政协委员乐于谈论的话题。

  冯远委员:结合对象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人文交流,结合对象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活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认为,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反映中华民族和谐、包容、内敛、利他的价值观念,又要承认和尊重西方思想、观念的合理之处,寻求共同点。

  李小林委员:增强国家形象的亲和力

  民间外交的战略目标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外交大局,加强战略思维,整合战略资源,有效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互信和友谊,增强我国道义上的感召力和形象上的亲和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说,对外文化交流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工作,注重文化交融,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促进、以文建信。

  马博敏委员:要有“赚得进,赔得出”的魄力

  “想要做好国际文化贸易,就一定要有‘赚得进,赔得出’的魄力,我国目前的文化演出公司缺少的恰恰是这样的实力。”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广局原艺术总监马博敏说,“国家一定要下大力气培养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中介公司,让他们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桥梁。”

  比起走出去,中国目前的演出公司更偏爱“请进来”。因为那些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歌剧院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能够吸引大型企业的注意,比较容易拉到赞助,有很大的保障。而国内院团走出去,目前不能保证这一点。

  黄友义委员:媒体海外落地应“换位思考”

  媒体作为传播中国形象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之一,近几年受到重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认为,中国媒体开始尝试在海外落地,国家也加大了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起步非常不错,但是中国媒体在海外的声音还是不够大。要想真正成为受到关注的声音,不仅要进行资金、设备等硬件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加强“智慧”的投入——媒体人对当地文化要有深刻、全面的理解,不断“换位思考”,弄明白哪些节目在当地受欢迎,直接翻译、播放国内的节目是行不通的。

  作为外文局的海外报道力量,《人民画报》、《今日中国》等杂志已经在海外分设了编辑部,有利于获取第一手的、适合海外民众阅读的选题。杂志社不仅聘请当地人做编辑,还聘用了一批当地主流人士做编辑部的顾问。“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将杂志的内容进一步本土化,不能把它们办成只说中国的杂志,而要更多地结合当地的新闻与故事”。

  尼玛泽仁委员: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

  “世界非常希望了解中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现状和经济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应该增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尼玛泽仁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带着作品去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去年,我在美国举办展览时,特别向当地政府官员提出关于印第安人的生活现状、土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的问题,他们却无言以对。反过来,我告诉他们藏族文化拥有1000多年历史,如今已经走出国门,人们今天看到的作品就是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西藏文化的发展变化。如今,藏族文化已经从宗教殿堂走出来,发展出崭新的藏族现代绘画艺术。”

  尼玛泽仁委员认为,通过对外交流,用事实说话,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在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对于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朱奕龙委员:以侨联独特优势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但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文化资源的优势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说,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侨联组织可以发挥其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认同的、具有鲜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传播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朱奕龙委员认为,还应该通过制定涉及税收、金融等方面的相应政策,鼓励他们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引导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投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

  张国勇委员:文化走出去急不来

  “文化自信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金钱可以带来的,而是建立在文化的尊严之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张国勇以厄瓜多尔艺术团为例说,“他们演员的艺术水平并不高,但每个人在台上都表现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每次排练或演出,后台都有为这些艺术家准备好的饮料、点心,虽然不算丰盛,却显示出这个国家对艺术家的尊重。此外,厄瓜多尔的舞台演出都是面向大众免费开放的,就算是乞丐也有机会进入剧院参与文化生活,这让其国民树立起了人人平等、共享文化的尊严。”

  文化走出去不可操之过急。张国勇委员说:“我们的对外经济贸易过去是逆差,现在转为顺差,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文化走出去更是如此,急不来,需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展。”

  倪萍委员: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越办越好

  “今年,我作为文化部‘欢乐春节’活动的形象大使前往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看到那里的人们对了解中国文化、对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告诉记者,因为人员和资金的欠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一个工作人员往往要负责很多事务。比如“欢乐春节”包饺子活动开始时,“中心主任都亲自上阵帮忙,很不容易”。

  倪萍委员说:“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办得很好、很丰富,学习汉语、中国画、象棋的外国人大有人在。目前,国家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面已经加大了投入,相信中国文化中心也会越办越好。”

  姜昆委员:在艺术策划上多下功夫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随文化艺术团出访,我想我们在艺术策划上还需要多下功夫。”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认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继续改变“观众大多是华人、出票基本靠赠送”的情况,努力推动真正的艺术精品走出去,更好地传播优秀文化成果。

  吴为山委员:整理翻译历代文化典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只有让世界先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外国人才可能进而喜欢上中国的文化产品。

  多年前,吴为山委员的理论专著《雕塑者说》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成为韩国文化类畅销书,这给他带来了很多机会——他因此应邀为韩国前总理朴泰俊塑像,还在韩国釜山建造了“吴为山雕塑公园”。《雕塑的诗性》一书在新加坡翻译成英文出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作品随后被英国剑桥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因此,吴为山委员建议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化典籍进行梳理,挑选出不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组织专家进行整理翻译,并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入图片、影音制品,增强译本的可读性。

  邰丽华委员:高度重视舞台之外的言行举止

  “近几年来,我带领残疾人艺术团去过很多国家。这些国家的观众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对我们团队的精神面貌也很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用手语通过翻译告诉记者,“我发现,外国观众不仅关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还非常注重幕后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恰恰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艺术家和民众的修养。”

  邰丽华委员建议,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走出去的艺术团队应高度重视自己在舞台之外的言行举止。(记者 宋佳烜)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50871&encoding=UTF-8&data=AAhn1wAAAAcAACTnAAAAAQBA5aeU5ZGY6LCI5paH5YyW6LWw5Ye65Y67IOaWh-WMluayn-mAmuiuqee7j-a1juaUv-ayu-S6pOa1geeVhemAmgAAAAAAAAAAAAAALjAsAhRBn9dQvH2tPBNyV277uO0AHc15jAIUFrgaGMjItRWb9Xl3Uppeea-ukVM.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50871&encoding=UTF-8&data=AAhn1wAAAAcAACTnAAAAAQBA5aeU5ZGY6LCI5paH5YyW6LWw5Ye65Y67IOaWh-WMluayn-mAmuiuqee7j-a1juaUv-ayu-S6pOa1geeVhemAmgAAAAAAAAAAAAAALjAsAhRtWkNvotfKQlajWkfCSjLWRfuF3AIUJUPFc0KMH8C0qLfpDrMf0XogbQ4.&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