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名家品“经典”,让“国学”走正道
发表时间:2012-02-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名家品经典”系列丛书引起学界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认为,在浮躁仓促的当下,年轻人需要经典,也需要对经典的经典阐释。“因为经典的标准与共识不仅属于空间,也属于时间。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时空转换之后,后来者很难凭借现代汉语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古典美感的全部魅力。这就需要经典的阐释者拨开重重迷雾,为我们展现经典丛林的深层景观。”他认为,这套“名家品经典”的最大贡献在于,帮助忙碌的当代人,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个人的精神归宿。

  据介绍,“名家品经典”包括夏承焘的《唐宋词品鉴》,夏承焘、盛静霞的《唐宋词选讲》,程千帆的《读宋诗随笔》,刘逸生的《唐诗小札》、《宋词小札》,霍松林的《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艾治平的《花间词品读》、《清词品读》等近十种。作者夏承焘、盛静霞、程千帆、刘逸生、霍松林等,均为现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的一流学家。一方面,他们所品读鉴赏的诗、词、文、小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经典;另一方面,他们学养深厚,学贯中西,眼力独具,表达古雅。其鉴赏文字也代表当下中国古典诗、词、文、小说品读的高水准。

  品读经典,关键是“知识正确”

  在康震看来,“名家品经典”系列丛书就是一套阐释经典的经典精品。“说它经典,是因为阐释者都是20世纪以来唐诗宋词研究的名家大师,他们对唐诗宋词的阐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早已成为社会民众理解、欣赏唐诗宋词的标准与共识。”他说,李白、苏轼、辛弃疾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往,他们的精神成就之所以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人,就是因为有夏承焘、程千帆、霍松林等经典的阐释者——“他们成为连接古代与现代,圣贤与民众,意象与生活,诗词与人生的精神光缆,成为我们穿越盛唐气象、大宋雅韵的引领者。”

  近年来的图书市场,对中国经典的“品读”、“诠释”、“新解”、“大话”铺天盖地。为什么要出版这套“名家品经典”?出版方表示,这套“名家品经典”的品质与某些市场化的“品鉴”与“大话”有本质不同。有些“品鉴”,或因作者学养不足而哗众取宠,或因选文不精而粗制滥造,或热炒作秀、市场唯上。它们所形成的市场风潮,不但没有将中国的文化经典进行条分缕析、细致入微地精华呈现,反而多有错读、粗读、滥读、误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伤害。

  “关键是它的‘知识正确’。”学者鲍鹏山说,“这套书鉴赏的作品,都是公认的古典文学名篇。既代表中国古典诗词的最高成就,又体现着多样性的风格和艺术特征。这些作品,涉及文学史、文体史、作家生平和风格等诸多知识。能否正确叙述和传达,不仅是作者的水平问题,还有作者的态度问题——这些大家是相应知识体系中的权威,学风优良,学品可靠,学术规范严谨,所以,读这样的书,不会在知识上被误导。”

  鲍鹏山批评道:“当下很多类似‘古典诗词鉴赏’的著作或讲演,大行其道。但多是很有限的阅读经验和偏狭的鉴赏趣味,天马行空,随性延伸。毫不顾忌作品本身之客观情实、之古韵国风。这类‘鉴赏’听多了、读多了,不仅会降低古典诗词的品位,败坏学术品格,甚至还会给大众头脑中塞进一大堆错误的‘知与识’。非但不让他们接近‘真与美’,反而误导之趋近歧途。”还有专家则认为,大部分读者读书是盲目的,往往随波逐流,跟风而动。因而近几年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伪国学热”风潮。

  因此,鲍鹏山认为,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一个好的选本可以让读者窥斑知豹,经过大家的分析、鉴赏、导读、指点,一般读者可以由此门径,入古典文学的堂奥。一套货真价实的“名家品经典”,可以对当下的“伪国学热”起到一种对峙作用。

  唯有大家,才能在时空坐标上观照经典

  康震则从中国诗歌历史评价“名家品经典”的价值。他认为,唐宋诗词的经典性表现在它是中华民族表达情感、抒发情怀最精粹最敏锐的诗歌形态。就诗歌形态而言,唐宋诗词的格律、意象、语汇达到了最精密的程度。“在诗歌的最初,格律是自发的,是一种悦耳的协调感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因循继承。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累积,对美的追求开始由自发走向自觉,而格律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悦耳的经验,更成为悦神悦志的精神节拍。并且,在无数次的演练学习中,悦神悦志的节拍将格律诗推向民族审美意识最巅峰的体验——在这套选本中,这些得以充分体现。”他说。

  以霍松林的《宋诗鉴赏举隅》为例。其中品鉴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之“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说:“王安石变法,受到猛烈攻击,阻力极大,因而罢相。二次拜相,赴京师途中疑虑重重。这首诗,便是心态的外化。有的鉴赏家东拉西扯,全未搔到痒处。”不仅言诗,更言世情与情志。如,品鉴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中言:“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诗为学习榜样。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堪称诗人小传。其传承之来龙去脉,一览无余。”

  “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康震说,霍松林是古代文学研究大家,又是当今诗坛巨擘。以他深厚的文史底蕴、洒脱的诗人气派,能够引领读者深入到创作的情境之中。

  夏承焘著《唐宋词品鉴》,为“一代词宗”夏承焘鉴赏唐宋词的文章集萃。全书除介绍“词史”和“词论”等知识外,重点品评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唐宋词名篇。如,品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仅“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句,夏先生即别有心得。他这样评道:“豪放词派,自北宋范仲淹开其风……‘横放杰出,自己是曲子缚不住者’。‘缚不住’,即苏轼以灵气仙才,开径独往。他敢于借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其词学修养和文史底蕴深厚,把词放在一定的时空坐标上进行观照,并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印证和想象,既熨帖深刻,又亲切有味。

  还如,夏承焘、盛静霞著《唐宋词选讲》,则是反映唐宋词整体面貌的经典读本。全书精选唐宋词200余首,每首词均有较为详细的注释和简约精当的赏析,既能洞悉词心,细致入微,又能收揽自如,宏通阔大。本书于1959年出版,其后不断重印、再版,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程千帆著《读宋诗随笔》,是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诗词鉴赏的代表作。程先生品读宋诗,从心所欲不逾矩。“随笔”式的点评,有感而发。刘逸生著《唐诗小札》,是一部享誉学界和民间的古诗鉴赏读物。本书于1961年出版,几十年来,长盛不衰,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认知。作者刘逸生,是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

  作者之一、90高龄的霍松林在为该书写的序中说:“中华优秀诗篇之所以优秀,在于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深刻而又生动地表现了特定的社会生活、时代脉搏和心灵世界。因而意境美、词彩美、音韵美。”“然而,有一些诗歌通俗易懂,如《静夜思》……另一些则需要扫平文字障碍,弄清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捕捉其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了充分发挥中华优秀诗歌的德育、智育、美育功能,约我编写《唐诗鉴赏举隅》和《宋诗鉴赏举隅》,我认为这个选题很有价值。”(徐虹)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胡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