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2020年第4期
发表时间: 2020-09-14来源: 中央文明办三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

第4期

中央文明办 2020年8月31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交流材料一〕

  依托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指导站 打造家门口的“社会大课堂”

  (上海市文明办)

  实施“春泥计划”品牌工程 打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亮丽之窗”

  (浙江省文明办)

  探索运用三项机制 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河北省文明办)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发言交流材料一〕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8月8日至9日,中央文明办三局在陕西延安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工作。上海市、浙江省、河北省、延安市等9个省市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现分三期摘要刊发。

依托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指导站

打造家门口的“社会大课堂”

上海市文明办

  上海市按照“探索在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的工作要求,从2012年开始,启动市、区两级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注重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布局。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区级层面构建文明办牵头,教委、校外联办等参加的领导体制,街镇层面建立街镇党委挂帅、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统筹协调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二是加强规划保障。将社区指导站建设项目纳入上海精神文明建设五年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项目,并作为部分区政府的惠民实事、精神文明建设基金资助项目等。三是推动全面覆盖。2018年,提前完成“十三五”建成100家市级示范性社区指导站任务,2019年市文明办等3部门再次发文,提出3年内实现每个街镇至少建1家社区指导站。

  注重因地制宜,做好运行管理。一是盘活各类资源。社区指导站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或志愿服务中心,设置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并整合辖区内企业、学校、场馆、村居委等资源设立分站,采用一站多点的“1+N”的方式,为未成年人开展社会实践提供舞台。二是打造师资队伍。各社区指导站大都建立了社区教师、社会志愿者、场馆工作者等3支较为稳定的工作队伍,部分社区指导站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社会组织、安排专业人士负责社区指导站的项目实施、日常运行。三是完善经费投入。市文明办、市教委等部门为每个街镇社区指导站给予30万元建站补贴,并要求区、街镇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每年拿出经费用于社区指导站的评估激励、人员培训等。

  注重结合融入,做好常态长效。一是落实上级部署。把社区指导站作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相关要求落到实处,提升工作影响力、覆盖率。二是完善信息网络。建设社区指导站信息网络平台,支持实践活动项目信息的发布、报名和情况记录等,实现校内校外实时联动、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确保实践活动信息公开、信息记录真实、组织管理高效。三是满足社会需求。大部分社区指导站从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形成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菜单”,向社会发布。抽样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参加社区指导站实践活动的意愿高达95%。

实施“春泥计划”品牌工程

打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亮丽之窗”

浙江省文明办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春泥计划”品牌工程,项目已覆盖全省23000余个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的88%以上,惠及830多万农村未成年人。

  打通“最后一公里”,就近就便开展服务。一是延伸县级服务资源。推动县级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宫、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县域文化阵地资源向乡镇、村居延伸辐射,定期开展“流动少年宫”“图书漂流”“下乡心理咨询”等活动。二是拓展乡镇德育空间。先后建成中央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467所、地方自筹建设项目800余所,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阵地资源互为补充,面向农村中小学生开展活动。三是打造“春泥”实践阵地。依托全省17000余所农村文化礼堂、6000余个企业文化俱乐部,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青年之家、假日学校、儿童之家等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成面向农村未成年人的综合阵地平台。

  扣好“第一粒扣子”,着力优化内容供给。一是强化价值引领。着眼“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常态化组织“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梦”“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组织道德实践。持续开展农村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让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在实践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三是提升能力素质。依托“春泥计划”实践阵地和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德育平台,广泛开展国学、绘画、手工、曲艺、茶道、足球、农耕体验、乐高机器人等课程,结合本地优秀文化开展瓯绣、陶艺、米塑、越剧、剪纸、舞龙等特色活动,丰富农村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

  奏响“最强合唱曲”,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部署。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春泥计划”的通知》《“春泥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设立1000万元“春泥计划”专项资金,召开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座谈会等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创建目标考核体系,建立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宣传典型、专项资金等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长效推进。三是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聚焦当前农村未成年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管用的办法举措,为全省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赋能、提质和增效。

探索运用三项机制 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河北省文明办

  河北省文明办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实践,深化对文明校园创建的规律性认识,在省级层面形成三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全面提速、联动创建的良好态势。

  用“年度测评机制”推动各地提升摆位、落实责任。将文明校园创建核心内容纳入省级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工作测评体系,赋予较高分值权重并实施全域同步测评,结果通报各地党委政府,其中文明校园创建成绩单独通报。一是列入党委常委会研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文明委工作安排,全省176个地级市和县(市、区)党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未成年人工作汇报,将文明校园创建作为重要内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纳入总体工作规划。176个地级市和县(市、区)全部将该项工作列入本地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未成年人工作创建周期三年规划,其中148个地级市和县(市、区)将文明校园创建列入本地“十三五”规划,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在全局有位置、部署有力度、推进有章法。三是建立专门指挥体系。各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指挥机构中,有169个地级市和县(市、区)设立“未成年人工作和文明校园创建”专项指挥部,形成了同级党政分管领导主抓、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指挥体系。

  用“动态管理机制”引导各校常态创建、提高质量。一是加强日常考核管理。2018年初,“河北省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系统”投入使用,要求已获和争创省级文明校园的学校登录注册,对标省级测评细则设置的“日常创建”条目要求,上传日常创建情况。由后台形成各校“日常创建”分数,并按40%计入该校当年测评成绩。二是组织常态暗访检查。省文明办会同省教育厅每年对各地各校的日常创建情况进行集中暗访、常态暗访,暗访结果全省通报。对存在问题的学校,扣减当年测评分数,直至取消参评资格。三是强化属地动态监管。省文明办、省教育厅每年对全国文明校园逐一检查,对省级文明校园随机抽查,并要求各地文明办、教育部门对市级以上文明校园加强管理,每年向省里提交专题报告。截至目前,“摘牌”学校17所,取消参评(复检)资格9所。有效激发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创建积极性,解决了文明校园“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等问题。

  用“结对共建机制”促使全省统筹共进、平衡发展。一是创建水平存在差异学校之间结对共建。组织全国和省级、市级文明校园发挥“排头兵”作用,与县级文明校园特别是尚未获得文明校园称号的学校,就近就便结对共建,2019年带动175所学校新晋为市级文明校园。二是城乡学校之间结对共建。总结推广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与6县12所农村学校结对共建的成功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引导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结对,并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列入必帮内容。目前已有320所城市学校与522所农村学校结成了帮扶对子。三是“跨区域”学校之间结对共建。组织不同市域的文明校园结对共建,目前已结成79个对子,促进文明校园创建跨区域辐射带动。

责任编辑: 王 小伟
【纠错】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