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完美结合
发表时间:2012-01-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福建非遗进三坊七巷”活动中的霍童线狮表演

  在石板铺地的坊巷内,为观看霍童线狮、莆田车鼓等精彩的民俗表演,观众们把巷子挤得水泄不通;推开叶氏民居厚重的大门,会看到寿山石雕、厦门漆线雕的传承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用手里的刻刀展示着他们的老手艺;走过精工细作的水榭戏台,一曲曲缠绵深沉的南音又如南国花香般沁人心田……这就是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福建非遗进三坊七巷”活动上的一个个剪影。

  此次活动是由福建省文化厅启动的一项非遗展演、展示、展览活动,它以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利用三坊七巷这一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让非遗与群众有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并让非遗进一步扮亮、激活这一古老街区。据悉,该活动将持续至今年3月。

  三坊七巷是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至今还保存着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格局。这里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古风浓郁,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精美绝伦。这里更是近代名人聚居地,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100多位名人曾居住在这里,有人称“一个三坊七巷,半个中国近代史”。此次非遗进坊巷活动,主要举办地是在坊巷内的光禄吟台、水榭戏台和福建省非遗博览苑。

  赏老院子里的老手艺

  福建省非遗博览苑所在地原是三坊七巷内的叶氏民居,经政府修缮后,于2009年11月正式交由福建省文化厅无偿使用,主要用于非遗展示、教育和表演等,具体工作由福建省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来负责。自成立以来,已经在这里相继举办了“冯久和祖孙三代寿山石雕作品展”“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展”“畲族银器制作技艺成果展”等多个专题展,仅去年一年就接待中外游客70多万人次,已形成了“来福州,必来三坊七巷;来三坊七巷,必来博览苑”的品牌效应。

  在当日的活动中,主办方重新布展,奉上了寿山石雕、仙作古典家具等传统手工技艺的迎春联展,古老的手艺与古老的宅院在这里交相辉映,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记者在现场见到了寿山石雕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久和,年逾八旬的他耐心地向观众讲解着寿山石雕的历史和价值,并贴心地做着现场演示。“冯先生最让我们钦佩的一点是,虽然年事已高、也不必再为钱而忙碌,但他多次叮嘱我们,只要是办非遗活动,一定要叫上他。”福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说。

  像冯久和这样热心非遗事业的传承人不在少数。同利肉燕是福州的特色小吃,其掌门人、省级传承人陈君凡为记者端上了一碗热腾腾的肉燕,确实十分美味。最为难得的是这位掌柜没有把自己的生意仅仅当做“生意”,而是有着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并经常走出国门传播这一美食文化。他说:“从福建走出去的华侨很多,每到一地,当那里的乡亲吃到家乡的肉燕时总会热泪盈眶。虽然我做的是小生意,但传播的却是大文化。”

  在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展示区,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正在向观众讲解着这一濒危的古老技艺,“这一技术目前只有我的师傅,已经73岁的黄瑞金能够全面掌握。”他说,福州脱胎漆器的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目前这一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过去,制作漆器的艺人们工作前都要沐浴更衣,因为即使漆器上沾上一点尘埃,都会留下瑕疵。”不善言辞的黄瑞金则向大家演示了这一技艺的部分工序,只见她在手掌上沾满了漆,一点一点地往瓶子上上色,细致而有节奏。“我们用了一年时间仿制历史上的一个漆器精品——印锦长颈瓶,已投资3万多元,至今还未完成。”听到这些,观众们不禁感叹不已。

  听水榭戏台上的清音

  在福州三坊七巷内有一座与众不同的戏台——水榭戏台,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孙家宅院内的一个古老戏台,豪华典雅,也是福州唯一一座水上戏台。“非遗博览苑的成功,加快了三坊七巷管委会与我们的再度合作,今后我们会以水榭戏台为非遗展演基地,定期推出一些传统戏剧类的演出。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非遗之花点缀在三坊七巷的各个角落,让这里成为能留得住游人脚步,静下来倾听古代文明的地方。”陈秀梅说。

  当天在水榭戏台上,由林瑛、王一敏等著名演员主演的闽剧、福州伬唱、南音等福建传统艺术,让台下观众大饱耳福,同时展出的“福州老照片展”“非遗风情摄影展”“福建五大剧种剧照展”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但我最喜欢听的还是南音,我是南音的铁杆乐迷,只要有南音乐团来福州演出,就是刮台风我也会到场。”一位老福州这样对记者说,“在这样古老的水上舞台听南音,就好像时空逆转。”其实对于很多旅居海外的福建人来说,南音更是乡音,传承、发展南音,也有助于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据悉,像这样的演出在此次活动中会定期上演,主办方会把大家平日难得一见的传统表演悉数搬上舞台,邀请市民和游客在水榭亭阁间欣赏凫凫清音。

  吹响非遗的集结号

  此次活动是三坊七巷对社会全面开放以来,福建非遗最全面的一次进驻活动,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据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介绍,目前福建省文化厅正在与福州市人民政府积极协调,制定全省非遗项目进入三坊七巷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古民居建筑优势和传统文化特点,把这里建成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

  陈秀梅说,非遗博览苑建成后接待了许多非遗界的专家和同行,他们对这种将物质类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办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比重建一个非遗园将节约很多资金。另外,这两种遗产之间又有很多的共同点,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又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如果说这些文物让非遗找到了一个可以依托、非常匹配的载体,那非遗就赋予了它们灵魂,让它重新活了过来,变得有声有色。当公众走进这里时,就如同走进了另一个时空,既能欣赏到历史久远的精美的民居,也能体验到过去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

  “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计划,这次非遗进坊巷,只是吹响了一个非遗的集结号,未来福建的非遗还会走进武夷山、鼓浪屿等旅游胜地,让非遗与自然文化遗产在福建同样能得到最完美的结合。”陈秀梅说。(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梁艳红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64591&encoding=UTF-8&data=AAcWzwAAAAcAAB7qAAAAAQAn5pyJ5b2i5LiO5peg5b2i5paH5YyW6YGX5Lqn5a6M576O57uT5ZCIAAAAAAAAAAAAAAAuMCwCFH6MxiLqxNctDB22d7SSX5neZQyvAhQ_p4-C5o5B2UI6PBVJ05EQG9kma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64591&encoding=UTF-8&data=AAcWzwAAAAcAAB7qAAAAAQAn5pyJ5b2i5LiO5peg5b2i5paH5YyW6YGX5Lqn5a6M576O57uT5ZCIAAAAAAAAAAAAAAAuMCwCFDRCuORzBYMZOKrhVC1a9sOEGAz8AhRp3kye6v38qzhvaXbbCoz4Ugy_m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