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满意是慈善信息公开的底线
发表时间:2011-08-03   来源:海南日报

  7月31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捐赠信息发布平台(试运行)正式上线,首次公布了红十字会接收的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平台一上线就受到网友关注,并引发“捐款数据出现误差”、 “善款使用情况过简”等五大质疑。此外,“个人捐款10万元以上方可查询使用情况”更是被众多网友指责为“嫌贫爱富”。(8月1日《京华时报》)

  不管这样的评价是否偏激,其折射的公众焦虑都是客观存在的。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面对“海量数据录入”这种简单的技术活尚且如此应接不暇,公众很难不去怀疑,红十字会是否有能力做好更为复杂的“海量”捐款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不论是源于“郭美美”事件的倒逼也好,还是出于红十字会自身发展的需求,都没有人会否认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的上线是一件值得赞许的事情。公开透明才会有公信力,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然而在我们的慈善领域,公开却恰恰成了最大的奢侈品。红十字会能够摆脱巨大的行政惯性主动迈出这一步,已经殊为可贵。但要认识到,也正因为只有公开慈善事业才有生命力,公众对慈善信息公开的诉求被漠视太久,所以这个“捐赠信息发布平台”虽然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但人们仍然会理所当然地对其提出更高甚至更为苛刻的要求。

  事实上,不管赋予这个平台多么重大的意义,我们都必须承认,它并非什么创新,而只是回归一种本分,只是对落后理念的小小纠偏。然而即便只是本分,红十字会的做法也还和公众的要求有着相当的距离。诸如“捐款数据出现误差”等纯技术性问题,我们可以宽容。我们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捐款使用情况只有项目名称而无具体使用细节?为什么个人捐款达不到10万就无法查询使用情况?这仅仅是成本的问题?

  在“捐赠信息公布平台”后面的小括号里,有“试运行”三个字。这个平台并不涉及多么高深的技术,红十字会究竟在试什么?在标准缺乏之下,一个“试”字道尽暧昧,既可以在公开之时收放自如,也便于在遭到质疑后推卸责任。

  对于慈善信息公开,我们真的没有标准吗?有,那就是“让公众满意为止”。这个标准看似高不可攀,其实只是底线而已。公众已经提供了足够可行的改进和完善意见,红十字会怎么做,我们且拭目以待吧。(吴龙贵)

责任编辑:李向帅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71309&encoding=UTF-8&data=AAQjzQAAAAcAAADsAAAAAQAq5YWs5LyX5ruh5oSP5piv5oWI5ZaE5L-h5oGv5YWs5byA55qE5bqV57q_AAAAAAAAAAAAAAAuMCwCFEPQVQ5b2KTX5GnWNxzeoO7a9WE2AhQg7yTPA6uxYAsNWYTfqkFeM-kY1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71309&encoding=UTF-8&data=AAQjzQAAAAcAAADsAAAAAQAq5YWs5LyX5ruh5oSP5piv5oWI5ZaE5L-h5oGv5YWs5byA55qE5bqV57q_AAAAAAAAAAAAAAAuMCwCFGl6skn3G-mxLDkgyPldQkpV1s3KAhQCglu0t2Mxes8xCY21zFPN7o5ul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