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考热” 是否选择性失明
发表时间:2010-12-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媒体们似乎挺爱拿“国考”说事的,国考也很争气地配合着制造话题——今年共有超过141万人报名参考,最热职位创下4961∶1的纪录。这样的新闻的确够劲爆,也能引起一些对公务员制度“缺乏退出机制,福利待遇好”的思考和改革。可是,说当代年轻人变得“功利”了,只想能捧着个“铁饭碗”一劳永逸,对此我却不敢苟同。  

  我身边不乏“考碗族”,但他们的初衷却不尽相同。有一位当年填报志愿时“随便”填了个行政专业,4年下来觉得考公务员是自己的最佳选择——除了报考公务员,他没考虑过自己还可以有其他选择。有一位明明在生物学领域学有所长,却在大四时将志向改为当公务员,因为他在和行政部门打交道时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要去涤荡风气,提高行政效率”——但他对自己报考职位的了解,仅仅来自“百度百科”。还有几位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过是跟风去“当分母”,为自己增加些经历,顺便碰碰运气。可见,报考公务员,只是就业的选择之一而已。  

  其他行业的竞争同样很激烈。就拿某500强外企来说,每年它在我们学校招收的名额都是个位数,可是投向它的简历却数以千计,“录取比例”不亦低乎?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也表示,“如果让电力、通讯、金融行业的所有大企业集中起来招聘人员,报名人数肯定也会超过百万,录取率可能比公务员考试还要低。”《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同时指出,抱有“求稳”心态的只是个别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女研究生,由于年龄性别因素,她们通常重点考虑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一类是社会管理等文科专业的学生。  

  如今,“就业难”是个普遍现象,大学生起薪向农民工靠近,媒体却过分聚焦“国考热”,是否“选择性失明”,会不会误导更多人改考公务员?  

  在我看来,百万大军争当公务员,对于选拔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利大于弊。只要程序公平公正,总能从如此众多的人中,挑出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他们的加入,也许能使“房管局副局长拥有30套房”之类的新闻更少一些,也许能使“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之类的言论再少一些,也许能使“我爸是李刚”的影响范围更小一点。  

  全国公务员每年也就招1万人左右,国企能提供的岗位也很有限。与其“选择性失明”,热炒公务员考试,不如在制度和现实层面有所作为。(吴琼)

责任编辑:项 丽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7265&encoding=UTF-8&data=AABqgQAAAAcAAADsAAAAAQAr6IGa54Sm4oCc5Zu96ICD54Ot4oCdIOaYr-WQpumAieaLqeaAp-WkseaYjgAAAAAAAAAAAAAALjAsAhQ3kdajVkjpemy3hHmrShuGtawneQIUFvXpw8NxgE56XTRl7AtiRWR_cpY.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7265&encoding=UTF-8&data=AABqgQAAAAcAAADsAAAAAQAr6IGa54Sm4oCc5Zu96ICD54Ot4oCdIOaYr-WQpumAieaLqeaAp-WkseaYjgAAAAAAAAAAAAAALzAtAhUAhNh_-ORAxSlpCF_1zZAVpxnp8tgCFDxWkx9OixGUCT9kk2o8cqOWeeS1&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