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点亮节日
发表时间:2017-03-19   来源:经济日报

(新华社发)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从本周起,我们将聚焦家庭家风,推出“家风·传承”系列报道,剖析优良家风的内涵,推崇美好家风,讴歌融爱家爱国为一体的家国情怀。敬请关注。

  祭祖承训过春节

  读书成才,肩负着祖辈的期望,马虎不得,需恭谨以待

  故乡春节祭祖之风颇盛,是以正月里家家团聚,追念先祖。祖辈所居小镇位于长江北岸,清代地属桐城,学风醇盛,大儒频出。如今,一到春节,从农历腊月到正月,前后延续二十多天的祭祖仪式仍遍布乡间。少年时代,我曾经对这样的风俗不屑一顾。可是,年复一年,祖父、父亲对着堂屋祖先神位跪拜的样子,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离乡多年,陪父亲春节祭祖便会吸引着我回家的脚步。

  农历腊月二十四,小年。父亲在堂屋正对着大门的墙上贴上“历代祖宗神位”的红纸,母亲从厨房端出三碗菜、三杯酒、三碗饭和三双筷子放在神位下的条几上,一个简单的神台就布置好了。燃放鞭炮,烧黄表纸,我们陆续在条几前的八仙桌下对着神位磕头。父亲跪在蒲团上,一边双手合十磕头一边念念有词:“老祖宗,回家过年啦!保佑孩子们读书好,能成才。”每每回忆祭祖时候父亲虔诚的样子,我心中都会为之一振:读书成才,肩负着祖辈的期望,马虎不得,需恭谨以待。

  一年年祭祖,祖先的经历也慢慢在我的面前呈现出来。曾祖家贫,外出经商,乱世之中有机会谋得一官半职。他回乡修桥铺路,还建成小镇上第一所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这所学校培养出了众多有为学子。祖父毕业于浮山中学,好书,即使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也要买上几卷好书藏于家中,这常常引来祖母埋怨。当然,这些书的作用是祖母远远没有料到的,它们成了我们姊妹弟兄的C蒙读物。四书五经、稗官野史、小说画册,祖父的书柜里锁着一座知识的宝库。

  特殊年代,父亲因为家庭成分原因没有读完中学,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这种遗憾,在每年的祭祖中,都一再被强调,并在我心中被不断强化。读书成才,也无形中成为我们学生时代最强烈的愿望。即使是在经济大潮冲击到小镇的时候,父亲也没有让我们姐弟放弃学业去赚钱。高考那年,家里农历除夕祭祖时的气氛特别凝重。父亲郑重地在祖先神位面前叩首后,又将我叫到神位前,叮嘱我要加倍努力。那年春节,我没了玩乐的心情,初一那天就给自己制订了小半年的复习计划。

  后来,我走进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回首岁月,才发现少年时代的苦读何其重要。当然,没有祖辈的训诫期盼,没有父亲始终如一的鼓励支持,我可能根本不会走出小镇,也不会得到知识的滋养,认识人生和社会。 (文/周玉娴)

  孝老爱亲在重阳

  长辈爱护小辈,而作为儿孙的我们则尽自己更多的力量去反哺那一份温暖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到外婆家过重阳节。一大早,外公依照江南旧俗,亲手为我们蒸重阳糕。第一口新鲜的糕点却并不为食用,而是将懵懂的我唤到跟前,切下小小一片搭在我的额头:“祝愿我的小孙女百事俱高。”

  外婆家重视过重阳节,这“日月并阳,两九相重”的日子,在“诗经”吟唱的时候就已经产生。外公出身于旧时的诗书家庭,对这个节日是否受到尊重有着自己的固执。

  回到外公外婆家,母亲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我照规矩磕头。晚饭的餐桌上有鸡有鱼,一看就是外婆外公平日里自己舍不得吃的。母亲教导我,先别顾着自己贪吃,要将第一只鸡腿夹给外公,另一只鸡腿夹给外婆。我们家的孩子都要养成这样的习惯,“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一切的辛劳都极为不易,反过来当自己有回报父母的能力,就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孝道。

  后来,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酒席上有长辈在的地方不会先动筷,有什么好菜上桌先用干净筷子夹给家中长辈,在心中把它当成了一种虔诚的礼仪,一定要这样做了心中才坦然,超过了对美食本身的渴求。

  现在想起额头搭着香甜的糕片,仰望外婆外公的场景,我的心中仍是一片暖意。古老的家风就是这样代代传承:长辈爱护小辈,而作为儿孙的我们则尽自己更多的力量去反哺那一份温暖。当以后我们渐渐老去,再把这种温暖方正的人生观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好的家风就是这样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点一滴地形成,愈发丰富动人。 (文/李咏瑾)

  追思传承是清明

  我们的勤劳同样要有一个指向,就是要为这片土地增添些绿色

  我的家乡,在河西走廊,那个世界闻名的黑水国遗址的附近。那儿曾经是黄褐色沙子的世界,偶尔还会见到高耸的沙丘。到后来,沙子的领地减小了,人工栽种的各色植物渐渐形成了气候。就连我家祖坟所在的那个沙丘旁,都遍植着玉米、辣椒和西红柿,呈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那个沙丘像许多个沙丘一样,呈月牙形。祖坟就被它半圆的身子护围着。我们曾经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它会被渐渐移动的沙丘埋没了,但后来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植物的力量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它把沙丘牢牢地固定在了原位,哪怕风再大,也有前方道道绿色的屏障遮挡着,沙子飞不起来的。这就是每年清明祭祖时祖父指给我们认真观看、仔细揣摩的伟大景观。

  祖父是一个达观的人,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很难见到他愁眉苦脸。但一到那个场合,他就显得极为庄重,影响得我们也是一脸的肃穆——燃香、烧纸、祭奠、叩拜都是一丝不苟。等这些仪式结束,祖父总是指着一个个坟头说,那里面埋着什么人,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和精神。那些祖辈,在祖父的追忆中,都有着农民特有的淳朴、友善、诚笃、互助、好客和谦让。然而,他们最大的特征却是“勤劳”,这也每每是祖父重点强调的东西。“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懒汉”“你比别人多干点损失不了什么”“人勤快,家兴旺”……类似的话语是对先辈作风的总结,同时中间流露着一个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人的生存智慧。

  这以后,他会将四周指给我们看。在他的追忆中,我们放眼可见的葱绿在以前无不是沙漠和戈壁。最令他高兴的,就是那些荒芜的景象渐渐不见了,那里流着包括他在内的许多先辈的汗水。“你们也要这样,人活一辈子,虽然什么也不能带走,但总得留下些什么。”作为这片土地的孩子,我们传承着这么一种朴素而高尚的风气:我们要勤劳,但我们的勤劳同样要有一个指向,就是要为这片土地增添些绿色。

  祖父已经去世多年了,但他的教诲还会常常回荡在我们的心里。快到清明了,祖父的坟墓应该快被满眼的绿意包围了吧?(文/李尚飞)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王 钰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124365&encoding=UTF-8&data=AD7uzQAAAAcAAGqbAAAAAQAT5a626aOOIOeCueS6ruiKguaXpQAAAAAAAAAAAAAALjAsAhQ5yGpOLnCU-eND6c4kso53tpcDFwIUAtldfBKDkIPs0MGY3_34kxdp52I.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124365&encoding=UTF-8&data=AD7uzQAAAAcAAGqbAAAAAQAT5a626aOOIOeCueS6ruiKguaXpQAAAAAAAAAAAAAALjAsAhQtbG-Qb4bwn2rcktm8nbEBxb81tAIUFRmuPmXvZ6XWYwY2_57BA-dTfG0.&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