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中国文化:分糟粕精华要先确定价值坐标
发表时间:2011-11-18   来源:解放日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上海也已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

  今天起,《解放周末》推出“文化思考”专栏,激扬文化,沉淀思考。开篇邀请了复旦大学三位著名教授俞吾金、葛兆光、陈思和,围绕中国文化的三大关系——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精英与大众,纵横捭阖,各抒己见。

  中国文化有五个方面的特征非常明显

  解放周末:人们常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葛兆光教授,在您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独特、最经典的是什么?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教授):我说过,现在人们常常说“中国文化传统”,却不注意究竟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其实,现在我们讨论的很多文化传统,往往是各民族普遍共有的。

  在我看来,作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五个特征非常明显,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的。

  第一,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除了使用人数不多的纳西族文字之外,唯一至今通行而且有数以亿计的人在使用的、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文字。汉字使用者的一些思维和表达习惯,是使用其他文字的人所没有的。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比如日本、韩国、越南等,虽然曾经也使用汉字,但后来发明出假名、谚文,甚至“去汉字化”,特色就不那么明显了。

  第二,从“家庭”、“家族”放大至“家国”而构成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儒家伦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是中国独有的。虽然周边也有一些国家接受过这样的制度与文化,但不像中国这样强烈。

  第三,是儒释道的“三教合一”现象。世界上其他宗教往往有绝对性和唯一性倾向,但在中国,不同的宗教却能够在政治力量下彼此共处,或者混融。孔子、老子和佛陀可以坐在一起,信仰可以交叉。

  第四,中国文化有一套以阴阳五行为基础衍生出来的观念、技术和信仰,并渗透到各个领域,这是其他文化圈所没有的。

  第五,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中国人以自我为中心想象世界,在政治上形成了朝贡体制,在观念上铸造了天朝想象。这一直影响到现代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看法。

  我们通过研究历史,可以发现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国,尤其是汉族中国文化的特征,使汉族中国文化跟其他的文化区分开来。

  解放周末: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中国文化的特征?

  葛兆光: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好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而且都影响很深。所以你也不能光说这个文化就是“光辉灿烂”。事实上,精华和糟粕往往是在一起的。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某种文化说成是高的或者低的,只能说这是世界各个不同的文化中间的一个。所以,我认为,简单地对中国文化的赞美也好、批评也好,都不是用历史和科学的方法去谈论文化,而是出于自尊或者自省,在特定的背景下谈论文化。比如说,胡适用小脚、鸦片、留辫子来归纳中国文化,是为了刺激你自省;奥运会开幕式,声光化电、礼乐舞蹈、四大发明,是为了提升你的自尊,并不意味着那就是中国文化的全部。今天,我们应该从历史角度尽量去认识一个客观的中国文化。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