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南孔祭典
发表时间:2011-10-11   来源:大众日报

  祭孔始于汉朝,此后经历代传承延续,到明清时规模达到巅峰。《周礼·春官·宗伯下》说,冬日至,大司乐要在地上的圜丘奏乐,演奏六次,则天神降,可以礼神。

  公元1128年冬至,宋高宗“亲祀天于圜丘”,孔子第48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及其叔父孔传陪祀。衍圣公为什么要奉诏侍祀呢?这要从北宋皇帝的尊孔崇儒活动说起。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但“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面对藩镇割据背景下建立的新王朝,宋太祖在将兵权和财权收归中央的同时,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重文轻武政策,宋太宗赵光义更是“崇尚儒学”,宋真宗、宋仁宗也是乐此不疲。

  据介绍,北宋的尊孔崇儒活动包括许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圣化孔子。天圣年间,宋仁宗下诏改封“文宣公”为“衍圣公”。此后,孔子嫡系后裔爵号“衍圣公”沿袭800多年。再就是,提高拜谒孔子的礼仪规格。宋真宗时,不顾当时“肃揖”的规定,“特再拜,以表严师崇儒之意”,到宋仁宗时,就将宋真宗的这一做法制度化了。

  1949年之前,孔子生辰农历8月27日是教师节,也是孔子的“秋祭”日。对此,旧时的报章上曾有记载,比如1947年9月6日《东南日报》载《南宗祀孔记》,具体叙述了孔氏南宗的由来、变迁,以及抗战时奉祀官孔繁豪护送楷木像赴龙泉、庆元避难等状,开头写道:“今年‘8·27’是先圣孔子的2498年祭。南宗奉祀官的执事早数天就开始忙了。因为奉祀官还是一个小孩子,事情便由其尊翁孔繁英和孔氏家庙理事会理事长孔宪洛负责主持。”

  200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纪念日,衢州市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祭孔大典。孔子第75世嫡长孙孔祥楷确定了当代人祭孔的思路:“献五谷”代替了“献三牲”;银杏叶和古柏树叶系以黄丝带代替了贵宾佩戴的鲜花;着现代正装的市民代替了着古代服装的“演员”;改佾舞为朗诵《论语》章句;全场合唱《大同颂》,歌词是《礼记22大同篇》。

  “我们要尽早把中国的优秀思想送到孩子的‘电脑硬盘’里去,先把空间占好,后面的思想就没法来抢了。”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孔祥楷是极为看重的,“我有一次看上海的一份报纸,说有学校在教学生做披萨,我就不理解,为什么不教包饺子、裹粽子呢?”

  “历朝历代都有祭孔,每个朝代的祭孔仪式都有时代烙印。”逢五逢十的年份,孔氏南宗家庙将举行大规模的社会公祭,余下的年份轮流举行国际儒学论坛和学祭。孔祥楷说:“祭孔的内容有三种,但形式是一样的,祭孔的主力还应该是老百姓。”

  今年5月,以“当代人祭孔”和“百姓祭孔”为特色的南孔祭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红军)

责任编辑:谢小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