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2018年第11期
发表时间: 2018-06-22来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

  第11期

  中央文明办2018年6月14日

 

  〔新时代好少年〕

  “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体现时代气息引起良好反响

  2018年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介绍〔新时代好少年〕

  编者按:近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在河南洛阳联合举办“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通过视频短片、故事讲述、现场互动等方式,生动展示10名优秀青少年的感人事迹,激励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善向上、健康成长,争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现将发布活动有关情况和“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刊发。

 

  “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 体现时代气息引起良好反响

  按照中央文明委工作部署,5月22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等五部门在河南洛阳举办2018年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宣传发布10名优秀青少年的典型事迹,激励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布的青少年典型事迹时代气息浓郁,事迹突出感人,发布现场气氛热烈,获得广泛好评。

  突出时代特点。发布活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要求,找准新时代好少年的定位,在各地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的基础上,寻找推出一批紧扣时代脉搏、响应时代召唤、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典型事迹,为新时代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树立学习榜样。此次推出的先进事迹突出表现了热爱祖国、热心公益、孝老爱亲、自立自强、创新发明、好学上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优秀品质,凸显了新时代青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有助于进一步激励广大未成年人积极迎接新的时代,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确保事迹过硬。为保证推出的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立得住、传得开,采取了广泛发动、层层推荐、严格审核的方式,精心挑选典型事迹。主办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进行周密组织。各地中小学校和未成年人积极参与,通过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老师、家长和社会推荐等方式,推选表现突出的好少年,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各省(区、市)在基层活动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审核,择优推荐1至2名候选人。主办单位综合各方面情况认真研究,最后遴选出10个典型事迹进行发布,保证了先进事迹较高质量。其中,有热心公益,志愿服务超过2600小时的最小五星志愿者;有关爱他人,连续数年前往青海玉树救助藏族脊柱侧弯患儿的爱心姑娘;有爱护环境,组织同学护卫南水北调渠首的“环保小卫士”;有身残志坚,在轮椅上潜心钻研发明的“小霍金”;有勇于创新,9岁就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的“科技小达人”;有助人为乐,常年背送患小儿麻痹症同学的热心少年;有知恩图报,悉心照料患病养母的孝顺女儿;有乐观向上,照顾年迈外婆和其他空巢老人的自强留守女孩;有传承文化,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小才女”;有勤学善思,勇于接受挑战的阳光男孩等。这些孩子可亲可敬,事迹可信可学,对新时代广大未成年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增强发布效果。为讲好新时代好少年故事,主办单位对先进事迹发布进行了精心设计。中央文明办三局会同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省电视台组织专门班子,精心撰写事迹材料,耐心与孩子及家长、老师反复沟通,深入挖掘典型内涵。精心编写视频脚本,指导相关省(市)为每一位好少年制作3分钟左右的视频短片,形象生动再现好少年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把好事迹转化为有温度、有力度的好故事。现场发布安排在洛阳市歌剧院举行,1000多名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一同参与,主要采取播放短片、互动访谈、现场演示等方式展示好少年事迹,穿插《少年中国梦》等主题歌曲烘托气氛,请专业作家为孩子们创作诗歌、撰写发布词点赞,最后组织学生代表面向国旗向广大青少年发出倡议。整场发布活动内容丰富、节奏紧凑、高潮迭起、气氛热烈。现场人员深受感动,普遍认为事迹发布感染力强,打动人心、催人奋进。洛阳市实验中学的张颖磊老师说:“这些‘00后’孩子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强大力量,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更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洛阳西工区凯旋路小学的成远瀛同学表示:“哥哥姐姐们的故事让我特别感动,他们有的参加公益活动帮助他人,有的身处逆境却笑对生活,有的非常聪明还特别勤奋努力……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好好学习,多做好事,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扩大活动影响。为充分发挥典型事迹的教育引领作用,精心制定了宣传方案。发布活动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进行了报道,中国文明网开设专题页面,发布了10名好少年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派记者参加了发布活动并进行报道,各新闻单位所属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同步作了宣传。活动结束后,对现场录像进行后期编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在中国文明网及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等部门网站和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展播。同时,还将好少年先进事迹制作成短视频,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广泛传播。

 

  2018年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 先进事迹介绍

  刁兴宇(热心公益的五星志愿者)男,汉族,2001年1月生,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学生。刁兴宇出生在一个志愿之家,雷锋精神三代相传,一家五口都是五星级志愿者。4岁开始,他就跟着家人一起参加志愿服务;8岁时被吸纳为正式志愿者;12岁时被认证为深圳市五星级志愿者,刷新了这项认证的全国最小年龄记录;14岁时签订眼角膜捐献协议。现年17岁的刁兴宇,已有13年的志愿服务经历,服务时长达2642 小时。“拥抱阳光”服务精神病患、“临终关怀”情感陪伴等日常服务及高交会、文博会、大运会等重大活动,都留下了他服务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刁兴宇还长期结对帮扶青海一名藏族学生,每年都到藏区探望他,并帮助他到深圳、北京等地游学。在他的影响下,身边同学纷纷注册成为志愿者,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刁兴宇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最美南粤少年”“全国最美中学生”等荣誉。

  谢伊(爱洒藏区的“格桑花”)女,汉族,2005年6月生,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七年级学生。2015年,刚满10岁的谢伊跟随父亲,到青海玉树藏区参与“爱心餐”公益项目。从此,每年暑假谢伊都带着从厦门募集的款项、物资,到玉树帮助寄宿小学的孩子们吃上营养餐。3年来,谢伊和她所在的志愿者团队先后为“爱心餐”项目募集资金70余万元。2016年,谢伊和父亲又参与了“可可西里的温暖——让藏娃挺直腰杆活着”脊柱侧弯筛查公益项目。在玉树地区,脊柱侧弯疾病相对高发,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大多数病人终生只能弯腰活着。谢伊和志愿者团队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到草原深处的游牧点筛查患病儿童,并根据情况将他们送到北京、成都、广州等地医院进行救治。截至目前,累计帮助42名脊柱侧弯患儿得到救治,20余名患儿正在排号等待救治。谢伊先后获得福建省“美德少年”、福建省少先队“少年先锋章”等荣誉。

  张晓茹(南水北调“环保小卫士”)女,汉族,2004年5月生,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2011年,张晓茹住的村子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搬迁移民,她在学校听到移民政策宣传后,回家就给父母和村民讲“舍小家、为国家”的道理,带头搬迁。九重镇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保水质、护运行责任重大。为了让京津人民喝上放心水,九重镇政府成立了“渠首护水队”,张晓茹积极报名参加。她组织同学们成立了义务护水队,利用节假日宣传环保知识,清理南水北调干渠生活垃圾,开展渠首植树等活动。在张晓茹和同伴们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渠首人加入护水队伍,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贡献力量。2015年6月1日,张晓茹作为“移民学生”代表参加了第七届全国少代会。

  陈耔蓬(热爱科学的“小霍金”)男,汉族,2003年1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初三学生。陈耔蓬6岁时被确诊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脊柱变形、肌肉萎缩,但病痛阻止不了他对科学梦想的追逐与探索。2017年,他和同学一起制作物联网创新作品“智能捕鼠器”。连续3个月,他每天编程到夜里11点多,妈妈心疼得直掉眼泪。最终,这件作品在中小学生物联网创客大赛中获省、市一等奖,同年又获第15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一等奖。随后,他主创的作品“流浪宠物智能投喂器”获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创新创客大赛一等奖。“无锡小霍金”的名号不胫而走。虽然身体羸弱,但他不向命运低头,挑战自我、勇于创新,用拼搏精神为同龄人树立了榜样。陈耔蓬先后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感动中国·无锡十大人物”等荣誉。

  俞果(创新发明的“小达人”)男,汉族,2004年11月生,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七年级学生。俞果肯钻研、爱思考、会创新,凭着自己的观察力、知识积累和动手能力,成为一名科技创新“小达人”。2013年,刚9岁的俞果发现晾衣架上的袜子容易被风吹落,便萌生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念头。每天做完作业,他就钻进书房查资料、画图、做实物,整整两个月时间,经历7次尝试,终于发明出实用有效的“袜子固定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日常生活小事不断激发他的创新灵感,不久,他又发明了“多用挂钩”,再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俞果喜欢探索研究科学问题,经常参加各类科技活动。他希望用科学使生活更便利,更希望用科学为国家建设尽一份力。

  王小虎(甘做同学双腿的美德少年)男,汉族,2003年5月生,海南省海口市灵山中学初三学生。2014年,王小虎转入海口市灵山小学六年级就读,在这里他结识了冯贻崇。冯贻崇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王小虎了解情况后,决定背送他上学,做他的“双腿”。早晨王小虎比别人早起一小时,接冯贻崇上学;中午先背冯贻崇回寝室,然后再去打两个人的饭;下午接冯贻崇放学,总比别人晚一小时回家……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这一背就是4年,王小虎用一个人的双腿,走出两个人的上学路。“只要我还在学校一天,我就背他一天”,王小虎用实际行动履行着承诺。先后获得海口市“美德少年”、“感动海南”2016年度人物等荣誉。

  文敏(守护养母的孝顺女儿)女,汉族,2003年8月生,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潘家庄镇姑屯中学九年级学生。文敏从小被收养,养父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养母患有精神疾病。文敏非常懂事,从小就帮着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12岁时,养父不幸去世,留下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养母和一个贫困的家。文敏的亲生父母多次上门劝她回去居住,文敏婉言拒绝。她对养母不离不弃,用坚强的毅力和稚嫩的双手操持着家里的一切,为养母固守了一个温暖的家。每天,天还没亮文敏就起床,为养母穿衣、洗漱、准备早饭。一放学,文敏就匆匆往家赶,下地干活,做饭做家务,照顾养母。虽然生活艰难,但文敏依然勤奋努力、认真学习,受到老师和同学们一致称赞。九年级的文敏,正面临中考,她准备放弃升入普通高中,选择读职校,学习护理专业,将来更好地照顾养母,用诚实的劳动回报社会关爱。文敏获得贵州省“美德少年”等荣誉。

  刘佳(阳光自强的留守女孩)女,汉族,2005年4月生,重庆市永川区萱花中学初一学生。刘佳的养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一年难得一见,家里只留下她和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外婆。懂事的刘佳每天帮外婆捏肩捶腿、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翻地种菜,会做的抢着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生活虽然艰苦,但她自立自强、乐观向上,时常露出灿烂的笑容。她学习刻苦、勤奋上进、成绩优异,在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刘佳还以个人名义成立了志愿服务小分队,长期开展多项志愿服务。她是小伙伴们的好助手,经常帮助身边同学;她是街上的小志愿者,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为邻里服务。每到周末,她就约上几个小伙伴,到社区给老人们唱歌、打腰鼓、讲笑话,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刘佳先后获得“重庆市最美留守女童”“重庆市十佳少先队员”“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

  舒文静(传承中华文化的“小才女”)女,汉族,2001年12月生,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高一学生。舒文静出生于书香之家,从小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阅读国学经典,爱好琴棋书画。她酷爱钻研传统书法,坚持练习十余年,书写技艺日益进步,多次在书画比赛中获奖。舒文静不仅自己学,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在学校,她主动做老师的小助手,是大家公认的“书法小老师”。回到家,她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开设“舒老师小课堂”,为小朋友讲历史典故、圣贤故事、书画知识。每年春节,她都为社区居民义务撰写“福”字和春联。“传承优秀文化,当好龙的传人”是舒文静的理想,她先后获得泸州市“雷锋小标兵”、“全国最美中学生”等荣誉。

  陈家庚(积极进取的追梦少年)男,汉族,2001年3月生,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一中学高二学生。陈家庚在父母的影响下自幼喜欢阅读,13岁时就读完了家中400余册藏书,培养了自主学习、勤学善思的好习惯。他博闻强识,爱好广泛,对政治、历史、法律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等都有浓厚兴趣,曾获“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2017年,他凭丰富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在《最强大脑》节目中有突出表现,赢得大家称赞。陈家庚还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学校赛会、学生社团、学科讲坛等实践活动,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艺术节、演讲赛等,并取得佳绩。2017年,陈家庚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

责任编辑: 王 一冲
【纠错】
相关稿件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