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喜迎十八大:科研条件改善助推学术繁荣
发表时间:2012-10-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核心提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不断创新,科研成果丰硕,国际学术地位日益提升。多位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科研环境的巨大改善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建设力度加大、各学科跨境跨学科交流日益频繁等方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不断创新,科研成果丰硕,国际学术地位日益提升。

  多位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科研环境的巨大改善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建设力度加大、各学科跨境跨学科交流日益频繁等方面。

  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推行一系列“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政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为代表的学术研究资助力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国家社科基金累计投入达17.46亿元,比“十五”时期的5.59亿元增长了2倍多。“十一五”时期,国家社科基金累计资助立项11098项,比“十五”时期的5044项增长了120%。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国家社科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八五”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逐年增长,从1991年的130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119589.21万元,近十年来增长幅度明显加大。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曾经申请过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此感受颇深。1994年他申请的项目获批经费约两三万元,2002年申请的项目获批经费约七八万元,去年他申请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得资助60万元。他告诉记者,除了国家资助之外,学校和院系还会根据项目情况提供配套资助。

  近年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校社会科学处处长孙长智表示,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的投入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不断提升,学校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渠道不断拓展。吉林大学近年来逐步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为科研工作构建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

  四川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姚乐野向记者介绍,十六大以来,四川大学校科研经费逐年增长,2010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1.165亿元。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忠认为,科研条件的改善使学科交流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跨境、跨学科交流日益频繁,学者之间、学者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也不断扩大。苏州大学近几年逐渐增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留学基金的投入,不仅支持学者们出国留学,也大力支持青年学者出国访学,大大开阔了学者的眼界。

  数据库建设力度加大

  陈忠认为,科研经费的增长,大大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平台的搭建与整合,加快了学术期刊、科研基地等阵地建设,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学术资源建设为例,近年来,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加大了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信息获取效率。2004年,由教育部牵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建设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简称CASHL),提供数据库检索和浏览、书刊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相关咨询服务等,任何一所高校,只要与CASHL签订协议,即可享受服务和相关补贴,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文献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据该中心官方网站消息,目前中心已收藏有11796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1799种电子期刊、34万种电子图书、91万种外文图书,以及“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库”和“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等数据库。

  姚乐野说,四川大学实施了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数据库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两个“985”本科专业实验室、一个西南文献中心、一个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数据上的保障。

  科学引导社科研究方向

  采访中,学者表示,科研条件改善的背后,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实力支撑,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认为,近年来,科研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除经费投入外,政策导向从过去强调理论研究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社会服务、对策研究并重,引导学者更多接触实际,为经济社会服务,形成了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相关部门还通过各种措施科学指引课题方向、规范国家社科基金的管理,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日趋深入、学科建设的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例如,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设计上强调了基础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基础文献的整理需要‘坐冷板凳’,是学术研究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样的项目设计,非常有利于人文社科界倡导踏实严谨的学风。”程章灿说。

  据程章灿介绍,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增设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资助基本完成但尚未出版的优秀科研成果,大大改善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基础学科成果出版难的困境。2007年,国家还设立了国家出版基金。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每年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支持该领域研究。这些都有利于出版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学术成果出版、传播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环境。

  加强学术自律 真正回归学术

  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促成了学术环境的巨大改善。在此基础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学术研究创新队伍。面向未来,学者表示应加强学术自律,脚踏实地,取得更大的学术业绩。

  彭希哲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未来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更加主动、自觉地把握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陈忠表示,学术硬件不断改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同时,客观上也会给学者带来一些功利诱惑。这就需要学者沉下心来,锤炼内在修为,扎扎实实做好研究。一是要重视典籍原著,二是针对重大现实问题加强研究,三是内心要真正回归学术。“我对未来的学术事业充满信心。”他说。

  程章灿认为,目前资料收集、经费投入、成果出版等学术研究条件得到巨大改善,未来的学术研究要求学者应加强自律,克服浮躁的功利风气,全心全意投入科研。相关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上还应加以完善,严格审查,保证科研成果质量。(记者 霍文琦)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87722&encoding=UTF-8&data=AA2LqgAAAAcAACk4AAAAAQA85a2m55WM5Zac6L-O5Y2B5YWr5aSn77ya56eR56CU5p2h5Lu25pS55ZaE5Yqp5o6o5a2m5pyv57mB6I2jAAAAAAAAAAAAAAAvMC0CFQCGNU4uvXujT0nY2xVm1cMNDx00cAIUN4mGXbU5gGeby-A9X5XCca5S5oo.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87722&encoding=UTF-8&data=AA2LqgAAAAcAACk4AAAAAQA85a2m55WM5Zac6L-O5Y2B5YWr5aSn77ya56eR56CU5p2h5Lu25pS55ZaE5Yqp5o6o5a2m5pyv57mB6I2jAAAAAAAAAAAAAAAvMC0CFQCTiGWRe4Z3mXUrydty7Htsx9mWYAIUMLFr3vGKiNmAkI_LXMzh6_OqTg0.&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