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面向基层大有可为
发表时间:2016-06-16   来源:光明日报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对于始终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经济社会建设最前沿的基层而言,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可以而且应该大有作为。

  应当看到,哲学社会科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现象。有人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高深莫测的形而上之学,是晦涩难懂的“玄远之学”,基层干部群众学不了、学不懂。有人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纯理论,对基层实际工作没有指导作用。有人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事,基层不可能研究出什么东西来。这些观点,割裂了基层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天然联系。

  基层离人民群众最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服务群众,哲学社会科学要紧紧围绕群众做研究,为人民群众做学问,为人民群众拿笔杆子,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术”,也从来不是只服务于少数人、只被少数人掌握的“贵族学术”。哲学社会科学要武装人民,变成人民群众的武器。基层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放下身段,放下架子,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根植于群众中间,才能让社科研究出新出彩,才能让社科成果走进平常百姓生活。

  基层离实践最近。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30多年前,正是安徽小岗村率先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束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当前,我国城乡正面临着新的深刻变革,各地正在进行着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实践中蕴藏的丰富智慧,文件上读不到,会场中听不到,办公室里想不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拿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寻乌调查”的精神,善于在基层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肩并肩劳动,在深入细致的调查中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学术成果,才能为各地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基层离问题最近。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抓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基层是各种问题最集中的地方,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了解国情、民情的最好阵地。当前,我国实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更需要社科研究工作者树立问题导向,深入调研各地“成长的烦恼”,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潘熙宁,作者系中共九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杨 学静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448373&encoding=UTF-8&data=ADSeNQAAAAcAAIGUAAAAAQAq5ZOy5a2m56S-5Lya56eR5a2m6Z2i5ZCR5Z-65bGC5aSn5pyJ5Y-v5Li6AAAAAAAAAAAAAAAuMCwCFEwvd_W8bcgvSJ9J6Wuw311tRluuAhRCizfoxpEGmPQbFtW_Q2Re22xKY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448373&encoding=UTF-8&data=ADSeNQAAAAcAAIGUAAAAAQAq5ZOy5a2m56S-5Lya56eR5a2m6Z2i5ZCR5Z-65bGC5aSn5pyJ5Y-v5Li6AAAAAAAAAAAAAAAuMCwCFDh-znwR0Jgr7vQK0buD_UBUbLE-AhQEcmSyPmo8v8FXker0uJRT0u633A..&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