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古老工艺
发表时间:2010-12-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仿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仿宜兴胎褐釉地施珐琅彩葵花式壶

  2010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266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

  时隔两个月,12月13日,北京首都博物馆内,遵循宫廷古法仿制的“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摆在了专家们面前,与另两件高仿作品“宜兴胎褐釉地施珐琅彩葵花式壶”和“粉彩饕餮纹带托爵杯——江山一统”一同接受专业眼光的审视。

  自主开发这一项目的国诣(北京)艺术品设计公司顾问、工艺美术大师夏忠勇介绍说,这3件高仿品均采用清代制瓷原料,经由纯手工拉坯、绘画及烧制,圆满地还原了古法工艺,且各项指标数据测量精准,误差率总和不足0.5%,单凭肉眼难辨真伪。

  夏忠勇的弟子陈满男说,作为景德镇的后人,他们十多年来一直在对官窑古老神奇的工艺进行攻关,这次的仿制,像一次检阅和展示,将研究成果集合在一起。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最出彩的部分,是使用了一种堪称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儿”的效果。再加上卍字和艳丽的西番莲花重叠交错,让人体会到盛世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华,仿制最难的部分也在于此。轧道又叫雕地,宫中素喜称之为“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耙花。轧道对温度的要求极为苛刻,温度稍高,轧道因棉纹粘连而报废,温度稍低瓷件因发色不对而成次品。当今最先进的控温设备也难以保持烧花炉内的温差统一,只能依靠经验来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即便在200多年后科技昌明的今天,我们依然无法掌控所有的因素,达到100%的精准。

  江山一统爵杯,配有带杯座的杯托盘,既庄重又稳妥。原件为青铜器,崇古倡新的乾隆帝要求用瓷来表现。由于器物身形不规则,三只足的粗、细、长、短稍有偏颇,爵杯即会变形甚至垮塌。要做与之相配的山形杯托则更难上加难,因为1300度的高温后,很难配出完美无憾的一对。这次复烧,大概烧了70多套才出了5套成品。

  宜兴与景德镇自古以来便各自荣贵一方,富有创新意识的康熙帝一纸诏书,整合了两地资源优势,“宜兴胎褐釉地施珐琅彩葵花式壶”就是经典之作。宜兴大师烧好紫砂壶素坯,运到景德镇由景德镇大师施绘珐琅彩。为形成彩釉装饰的表层而二次回炉烧制时,紫砂器多会因其坯身不耐高温而爆裂,存者甚是稀少。细品复烧的此件,器型精致小巧却不失尊贵典雅;壶身花卉造型饱满,气韵灵动,轻触更觉纹理凸凹有致;壶面彩画清新,具有铜胎珐琅器的独特效果。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专家杨静荣,原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蒋文光,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杜耀西,首都博物馆瓷器鉴定专家张鹏等文博界资深专家认为,高仿品的艺术价值是由原作的不可接近性和遵循古法再造的精湛技艺所决定的。这3件高仿品完美再现了已近失传的官窑制瓷秘技,为保护传承、光大国诣等科研实践工作提供了可靠数据及参照标准,在抢救民族工艺、继承文化遗产、弘扬华夏文明等方面具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逯江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