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降温意味观众回归理性
发表时间:2016-08-20   来源:光明日报

  【求同存异】

  暑期档行将结束,可今年暑期档票房却不那么令人满意。据统计,7月全国电影院线总票房约45.15亿元,同比下降18.2%,为五年来暑期档票房首次负增长。这样的票房成绩,让一些电影人忧心忡忡。不过,这也为倒逼中国电影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自产业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票房以年均超过30%的增长速度一路狂奔。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各路热钱的涌入,电影产量和银幕数量也迅速暴增,电影行业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人傻钱多”之地。但观众毕竟不是傻子。这些年,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素养已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大提高。当中国电影的品质未能与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素养同等进步时,观众自然会用脚投票,暑期档票房遇冷也就不足为奇了。

  观众审美素养的提升,倒逼创作者必须提升影片质量,走质量型发展之路。近几年,关于提升中国电影质量的呼吁一直不绝于耳,但很多电影人似乎从未听进去,这导致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提升缓慢。原因就在于,习惯了顺风顺水、站着就把钱挣了的制片方缺乏提升电影质量的动力。比如,一些所谓的“大电影”,一两周就拍摄完成,然后赚得盆满钵满。试问,如果电影都那么容易拍,电影市场的钱都那么容易挣,谁还愿意十年磨一剧?现在市场逐渐成熟,观众也不再那么好糊弄,这种外在的压力,或将成为电影人重回电影艺术规律的动力。

  具体到电影的创作实践,跟风和同质化的创作倾向必须改变。这些年,从喜剧片到青春片再到“综艺大电影”,中国电影在创作题材上一直在跟风,从而导致喜剧片套路化,青春片模式化。到今年暑期,这些曾经大受追捧的影片,无一不受到冷遇。这说明跟风没有出路。唐代书法家李邕曾有名言:“学我者死,似我者俗。”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跟风、抄袭、模仿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通病,此病不除,中国电影就很难获得真正的竞争力。

  从产业的角度看,增速放缓并不代表市场低迷,可视为中国电影产业长时期超高速发展的一次正常调整,特别是短期资本、非专业资本涌入市场后未获得预定收益而退潮的必然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电影的创作和制作,这些年来一直被资本绑架,不得不为资本“打工”,最后也就表现为一切向“钱”看,一切把票房高低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短期资本、非专业资本退却后,多少可以给中国电影人松绑,让他们可以重新做回自己,重新为艺术而艺术而非为市场而艺术。这样一来,电影行业生态将会得到重塑,电影作品的竞争将重新回归艺术品质而非“噱头”“粉丝”等电影之外的东西。这种竞争态势若能持续一段时间,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必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完成升级换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暑期档票房遇冷是好事而非坏事。

  转型升级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有的电影和电影人必然会被淘汰,电影票房也会有所起伏,但我们也没有理由“看空”中国电影。巨大的市场足以为中国电影的转型升级提供转圜的空间,观众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历史与现实中丰富的创作题材,也足以为中国电影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此时此刻,中国电影需要做的不是计较票房上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重新跟观众在一起,拾起电影艺术的初心。(韩业庭)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张殊凡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607131&encoding=UTF-8&data=ADcKWwAAAAcAAE5cAAAAAQAk56Wo5oi_6ZmN5rip5oSP5ZGz6KeC5LyX5Zue5b2S55CG5oCnAAAAAAAAAAAAAAAuMCwCFDqjJ49AWQk3rrECUSB2wnFQtLWNAhR4CAlpi8WwpE3foq2OOUpWk5ps9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607131&encoding=UTF-8&data=ADcKWwAAAAcAAE5cAAAAAQAk56Wo5oi_6ZmN5rip5oSP5ZGz6KeC5LyX5Zue5b2S55CG5oCnAAAAAAAAAAAAAAAuMCwCFANEi_qJx0GcLaWOlTAv_ZlC8Pd0AhQJB40WF6uWdYzxNATcLBmN0nxu-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