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提升背后的文化因素
发表时间:2015-11-10   来源:光明日报

  今天你幸福了吗?据新华网报道,一项名为“2015年国民黄金二十年幸福力指数研究”的报告于近日发布,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幸福在哪里”的关注和讨论。该项报告将25岁至45岁定义为“国民黄金二十年”,并从这20年中人们会经历的单身、恋爱、新婚、婚后四个阶段入手,通过分层抽样来调查解读不同人群的幸福力,探讨不同阶段的幸福因素、幸福困惑和解决方式。

  报告统计结果显示,国人幸福力呈现分阶段、分性别、分年龄、分地域等特征。简单来说,新婚燕尔、30岁以下的女性幸福指数最高,经济文化水平更为发达的华北地区居民的幸福力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报告通过进一步的测量还发现,在影响幸福力的一众影响因子中,健康、家庭、社会、居住环境和人际关系指数高总体上可以提升幸福力,而收入水平、个人发展对幸福力则有消极影响。

  关于人类幸福的来源,英国哲学家罗素曾在其著作《幸福之路》一书中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进行过深入阐释。他指出,“幸福是可能的,主要在于热情、爱、家庭、工作、非个人兴趣、努力与放弃。”不难发现,罗素版本的“幸福在哪里”与上述报告的结论相比大为迥异,在中国遭遇了“水土不服”。这一切都可以归结到文化这个影响“幸福”阐释的根子上。

  东亚文化和西欧文化对幸福具有不同的塑造作用。在推崇集体主义的东亚文化中必然会产生不同于根植于个人主义文化中的对幸福的阐释和解读,前者可能更加注重集体和家庭的稳定和进步,后者则更加看重个体的发展和完善。在一项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在体验积极情绪时,西方文化成员更多感受到“骄傲”这类脱离型情绪,而东亚文化成员则体验“友爱”这类卷入型情绪。因此,在东亚文化中,亲密关系是幸福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对于国人来说,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关系幸福。国人自古就将个人幸福置于家族和社会的联系之中,“光宗耀祖”“六代含饴”“妻贤子孝”等成语中无一不流淌着这种文化基因。这种亲密关系不仅为“卷入”其中的成员提供更多的自尊、支持和陪伴,还可以增进每个成员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资源总量。基于该种文化和现实的语境,就不难理解为何是友谊质量、社会网络的丰富程度、婚姻质量等亲密与社交关系,而不是罗素提出的热情、爱、非个人兴趣等会成为国人主要的幸福之源。

  除了揭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之外,该项幸福力指数研究报告还揭示了另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幸福“真理”:“变得越来越有钱,却没有变得越来越幸福”。不仅个体如此,国家也如此,国民的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脱节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更幸福?这是留给你我共同的永恒命题。(云丹)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刘鲲鹏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956363&encoding=UTF-8&data=AC0cSwAAAAcAAE5cAAAAAQAk5bm456aP5oSf5o-Q5Y2H6IOM5ZCO55qE5paH5YyW5Zug57SgAAAAAAAAAAAAAAAuMCwCFBO1GmH1suYlPeiKwxHzC8wW1B-bAhRdUN2cMJmhRehaJ8Ew3Bv2FktVh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956363&encoding=UTF-8&data=AC0cSwAAAAcAAE5cAAAAAQAk5bm456aP5oSf5o-Q5Y2H6IOM5ZCO55qE5paH5YyW5Zug57SgAAAAAAAAAAAAAAAvMC0CFQCHGu1elEP2R1auettBLDEPB_znegIUSLQEpWXpcc2gnBB1hYr7ec51JG0.&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