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网民同呼吁:打破出租车行业垄断
发表时间:2015-01-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号专车”等热点问题舆情平台统计分布图

中青舆情监测室监测统计网民意见分布图

  近日,北京、上海、沈阳等近10个城市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并把“一号专车”等定性为“黑车”。关于地方对“一号专车”等创新事物的封杀与打压,《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网民高度关注,并力挺创新模式与服务。

  中青舆情监测室对“一号专车”等热点问题监测发现,相关舆情信息352228篇,其中论坛36944篇、微博278820篇、新闻35800篇、博客125篇、微信539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舆论热点。

  京沪等城市把“一号专车”定性为“黑车”

  2014年12月25日,上海市交通委公开表示,“滴滴专车是黑车,营运不合法”,并查扣若干辆滴滴“专车”。

  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则明确表态,将大力打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社会车辆,称目前多个软件提供“专车”服务,实际上是变相为乘客提供了“黑车”。

  四川省成都市禁止私家车和社会车辆从事非法营运业务,以及禁止汽车租赁公司利用从事租赁业务的车辆开展专车等客运出租车业务。一旦发现,将按非法营运车辆进行处罚。除此之外,辽宁省沈阳市、湖南省长沙市、山东省青岛市、浙江省宁波市等都先后加入叫停“一号专车”等新生事物的行列。

  交通运输部对此的态度则较为暧昧,一方面肯定“一号专车”等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只有6.2%的网民支持北京、上海等城市叫停“一号专车”等服务。“静观·世界”在新浪微博上说,现在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大多数每月4000~6000元。所谓取消“份子钱”不外乎是司机想多挣钱罢了。出租车牌照价格高是全球现象,非中国特有。如果“一号专车等合法化,实际是软件公司打着专车的旗号想挣钱,别装大尾巴狼了”。

  垄断思维比“一号专车”更可怕

  面对地方政府的强势打压,滴滴打车公司副总裁朱平豆回应说,滴滴专车属于创新模式,解决了多年以来的监管难题。易到用车公司高级副总裁于瑞卓则说,专车不能与“黑车”划等号,“专车”与传统出租车也有明显区别,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不适用于同样的规章制度。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有50.2%的网友认为“一号专车”等服务质量高于出租车,21.6%的网友认为出租车运营费用过高,还有12.4%的网友认为政府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名为“福府”的网友说,坐过一号专车,车况很新,服务态度很好,本来出租车就要分级管理,进行市场竞争。否则,永远解决不了出租车司机辛苦不赚钱,乘客打不上车,打上车还要看脸色的难题。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院的张国华院长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与出租车市场传统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车软件的出现为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颠覆了现有出租车体制的理论基础,解决了以往管理体制都无法解决的公共性问题。

  依据现行法规查处黑车无可厚非。但是,政府如果无视既得利益的垄断暴利,单方面遏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模式,这种管理思路需要反思。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邱宝昌律师说。

  《北京青年报》认为,有关方面叫停“一号专车”等服务的理由是按章办事,认定 “专车”业务属于未取得运营资格擅自从事非法运营。人们想问,为什么要让不合理制度存在呢?现行的出租车市场是一种变相的垄断市场,时代发展到今天,依然通过市场配额来调节市场,出租车公司靠垄断车牌就可以轻松赚钱,这样的市场机制具有合理性吗!

  对敢于打破垄断格局的创新事物叫好

  在广大网民、专家学者与地方媒体就“一号专车”等创新事物PK北京、上海等城市过程中,《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加入这场“舆论战”,连续刊文呼吁打破出租车垄断经营。

  其中,《人民日报》发表“鲁平”的署名文章说,由于事实上的垄断,出租车行业发展极为畸形:出租车数量长期不增加,形成、加剧打车难;公司长期靠高额的“份子钱”坐收渔利、且一本万利,而出租车司机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即便一些车辆放给个人,也因为号码奇缺被炒至天价。目前,应该是逐步打破出租车号段控制,取消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的时候了。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说,有66%的受访者经常使用“一号专车”等出行,乘客普遍认为专车贵是贵了点,但满足了更高层级的服务需求。同为国内一线城市,广州市对“一号专车”等创新事物更为宽容与支持。

  目前,广州暂无计划对“一号专车”等创新服务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并表示将根据市民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做好约车的相关工作,为市民提供多层次的出行服务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青舆情监测室认为,对“一号专车”等创新事物,地方不能按照传统惯性思维与垄断利益格局,对其刚“冒尖”就打,甚至要“一棍子”打死,应该宽容新生事物,因势利导规范其发展路径,改革现有制度缺陷与不足,使“一号专车”等创新服务更加规范化,以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经济的活力。(记者 李剑平)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陶 恒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404494&encoding=UTF-8&data=ACSwjgAAAAcAAE5cAAAAAQAz5aSu5aqS572R5rCR5ZCM5ZG85ZCB77ya5omT56C05Ye656ef6L2m6KGM5Lia5Z6E5patAAAAAAAAAAAAAAAuMCwCFGZCJdWhK5ICAAaHcu_XvEoGgFzxAhQxKk_BdFC4C4oY0DUhIL9y5Jmcn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404494&encoding=UTF-8&data=ACSwjgAAAAcAAE5cAAAAAQAz5aSu5aqS572R5rCR5ZCM5ZG85ZCB77ya5omT56C05Ye656ef6L2m6KGM5Lia5Z6E5patAAAAAAAAAAAAAAAuMCwCFDWZHSH7XYBWgevs6TP4rWOsV_6uAhRg0sZL-wUjbUb1bGB2hoeBYH0Z6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