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脸回家”的年轻人 需要制度护佑和关怀
发表时间:2014-12-25   来源:西安晚报

  临近春节,在外漂泊的亿万年轻人将踏上归乡的旅程。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没脸回家”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感受。通过现有报道和调查数据来看,农村大学毕业生群体有成为社会“夹心层”的趋势。(12月24日《人民日报》)

  农村大学毕业生游走在城市和乡村的夹缝地带,成为“两不管”、“两不靠”的弱势群体。在教育改变命运的周期性加长、显示度下降的当下,他们一方面承载着“出人头地”的家庭期望,另一方面却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人生突破;在单一化的社会评价体系下,农村大学生成为无能者和失败者,遭遇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让农家子弟在高考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导致重点大学农村生源越来越少。究其原因,应试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竞赛场,城乡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上有着鲜明的反差;应试教育也是一种综合实力的较量,不仅关乎学生的主观努力,也关乎家长的经济投入和智力支持,农村学生显然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农村大学生也面临着社会资本上的短板。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大学生求职者的强关系,说到底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熟人网络。农村本科生所依靠的熟人网络在社会资源配置格局中处于有心无力的被支配地位,帮助农村本科生就业的能力十分薄弱。缺乏社会支持的农村本科生,得不到有力的庇护和关照,往往只能自力更生,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人口流动化,农村大学毕业生告别熟悉的故土亲人,成为“漂泊一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由于城市融入的成本较高,再加上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许多漂泊者会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许多追梦的年轻人来说, “没脸回家”的背后,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泪点和民生痛点。

  在一个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好坏的时代里,没有优越家庭背景和丰厚物质财富的农村大学毕业生,为了更好地生活,不断地奔波和迁徙。他们所遭遇的,不仅有制度壁垒,还有人为的藩篱——城市难以融入,乡村难以回归,在社会上向上流动越来越困难的当下,农村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承受着难以“向上爬”的坚硬现实,另一方面也承受着“寒门骄子”情结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和负担,成为名副其实的“夹心层”。

  纾解“夹心层”的艰辛和悲情,说到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是从“弱势补偿”的角度提高农村生源就读重点大学的机会,还是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就业环境,抑或纠偏不切实际的、渴望一步登天的“寒门骄子”心态,只有多方合力,农村大学毕业生悲苦的人生才会多一些希望和温暖。(杨朝清)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桑小婷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69501&encoding=UTF-8&data=ACQn3QAAAAcAAE5cAAAAAQA64oCc5rKh6IS45Zue5a624oCd55qE5bm06L275Lq6IOmcgOimgeWItuW6puaKpOS9keWSjOWFs-aAgAAAAAAAAAAAAAAALjAsAhRNuHqsW0314RJzP72ptOz_lz4LOQIUenQtNsUoUhInJcv8zdnEYRTXrXc.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69501&encoding=UTF-8&data=ACQn3QAAAAcAAE5cAAAAAQA64oCc5rKh6IS45Zue5a624oCd55qE5bm06L275Lq6IOmcgOimgeWItuW6puaKpOS9keWSjOWFs-aAgAAAAAAAAAAAAAAALjAsAhR17eqfT583kks63mKkEQsdsICXzAIUaliWgls8cEOFNlBLwkRxML8deV4.&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