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临时救助”的“最后一公里”
发表时间:2014-09-19   来源:新京报

  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尝试,临时救助制度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性挑战,这就需要一项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照此“按图索骥”将会运行更流畅。

  9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临时救助“兜底线、救急难”,是对已有“社会安全网”网底的必要完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当几千年传统社会的保障功能随着宗族社会衰落而淡失,现代政府的“兜底保障”功能益显重要。临时救助制度意味着:当一个人,一个家庭,直面生存问题的急难之际,公共财政支持的力量将站到他的身边。这是政府的担当与责任。

  不过,从临时救助的制度善意最终成为急困家庭的现实福音,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在执行的效率和变现的效果。

  在2014年江苏省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发火”说:“去年我们的儿童大病救助资金还有2000万沉淀在账上,财政要收回,难道我们的钱多到用不完吗?”三年来,江苏省贫困儿童大病救助金只用了一半。这样情况的出现,并不是需要救济的人少,救济资金大于求,而是和救助程序繁琐、有关机构官僚气十足、缺乏效率直接相关。虽然,江苏的贫困儿童大病救助是另一种制度安排,但也要看到,以后临时救助制度全面铺开后恐怕也会遇到一样的问题。

  如何避免“有钱难花”、“有急难救”?这需要地方政府既要做“加法”,增加财政投入,也要做减法,让应急救助程序更简单、快捷,能够第一时间发挥上作用。

  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尝试,临时救助制度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性挑战,比如对救助对象身份认定、救助规模等等。这就需要一项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照此“按图索骥”将会运行更流畅。为此,要打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民政局这些行政体系的末梢,让他们能够敏感“察觉”到救助方向和群体,把救助的“最后一公里”走完。

  让临时救助制度在社会生态中良性运行,相关公益组织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专业的社会救助力量,他们分布更广,类型更多,政府相关部门触不到的地方,他们能够及时、有效地抵达。除了发挥公益组织的直接救助作用,政府部门也可以购买一些公益组织的服务,让这些公益组织扮演政府和救助对象的中介角色。一方面解决政策和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则可以由这些公益组织来为救助对象提供专业的申请救助等服务。这样救助的效率会更高,而且也是国外的通行做法。

  临时救助制度事关公民的生死、家庭的幸福。要看到,官僚作风可能会让一个家庭崩溃,走上绝路。故而,打通“临时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各地一定不能忘了,对于涉嫌失职的官员,不能骂骂了事,还应当让《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的行政复议和问责制度严格地执行起来,并结合严格的考核,让他们时刻感到利剑高悬,不能放松。(新京报社论)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项丽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86234&encoding=UTF-8&data=ACFb-gAAAAcAAE5cAAAAAQAw5omT6YCa4oCc5Li05pe25pWR5Yqp4oCd55qE4oCc5pyA5ZCO5LiA5YWs6YeM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BZTYwxKtg6cnQQjCDKf00tX9WZXAhRkAg62tMczNQkV60HwPZ28f0Iop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86234&encoding=UTF-8&data=ACFb-gAAAAcAAE5cAAAAAQAw5omT6YCa4oCc5Li05pe25pWR5Yqp4oCd55qE4oCc5pyA5ZCO5LiA5YWs6YeM4oCdAAAAAAAAAAAAAAAuMCwCFDec5FqGUB0wkR34XLlMRcgEkOABAhRU2Wjlj3FHqhm2VPzFhhaAFb5WR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