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痴”的感想
发表时间:2014-07-19   来源:光明日报

  由央视一套策划并主办的《出彩中国人》选秀节目近日重播,获得“出彩之星”的选手冯满天再次让人们津津乐道。然而最让我感动的倒是冯满天一生伴随着中阮孜孜以求和执着不懈地钻研琴艺、探求弘扬中阮国风之道的那股子“痴”精神。为了钟情的中阮,他曾经荡空了家产去制琴、抚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琴痴”。在追名逐利成了普遍时尚的环境下,一把普普通通的琴何以能有如此大的能量拴住琴主人的情,使他托付以全部的身心为之着迷而不知疲惫?思来想去,终觉得最满意的答案还是出在“痴”上。

  由此生出诸多对“痴”的感慨及联想。在国人的语境中,“痴”是一个中性偏负、略带讽意甚至贬义的词,说某人为“痴”,基本上就等于说此人不谙世事、满脑古怪、认定死理、一意孤行,甚至于处于半疯半癫状态。冯满天的“一秀成名”,使我们对“痴”有了新的诠释。如果我们把“痴”用在所追求的事业上,“痴”就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稀缺资源。因为我们这个弥漫着急功近利和浮华焦躁气息的社会实在太需要一种带正能量的“痴”劲儿来扶正抑邪。难道不是吗?现在一些行业里的一些人该“痴”的不“痴”,不该“痴”的却变着法儿“痴”。如变着法子想当官的“官痴”,不择手段捞钱的“钱痴”,总想着一夜成名的“星痴”,等等。更可叹的是,不少人对这些带负能量的“痴”表现出出奇的高容忍度,甚而把它视为是“精”,这就令人费解了。因此,当下迫切需要重新认识“痴”,为“痴”正名:若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痴”,当光大;若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不齿的“痴”,当去矣。

  “痴”首先起源于一般的兴趣爱好,可称为情趣的“痴”,《出彩中国人》的大多数选手属于此类;还有一种更高一层的“痴”,即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毕生的目标追求,倾其心力、勤奋有加、劳而忘我、奉献人生,可称为事业的“痴”,焦裕禄、张秉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集体等,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情趣的“痴”仅凭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即可加以维系,而事业的“痴”则要靠对事业的忠诚、信念、理想来提供动力,并让这种“痴”维系长久,否则一遇困顿,“痴”即会颓然消退。然而,情趣的“痴”完全有可能升华为事业的“痴”,这就需要合适的平台和设施去引导,可以说,央视精心策划和此番重播的《出彩中国人》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不崇煽情的喧嚣,不仰矫情地讨好,留给观众的是对汗水、韧性、挚爱、专一的凝练和深思。不只冯满天,其他被《出彩中国人》推上屏幕的大多都有某一方面的“痴”情结。正因为这些选手的“痴”,才成就了他们的出彩。不要小看那些情趣的“痴”,往细里说,起码它有助于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往大里说,难道它不能成为有利于健康着社会的细胞、成为事业“痴”的前奏吗?人们总会说幸福来源于生活,高尚来源于平凡,但问题就在于,我们能否发现积极向上的情趣的“痴”和国之所赖的事业的“痴”之间的区别有时竟就在一两步间,甚至于它们互为交织、穿插映衬——像进入《出彩中国人》总决赛的航模选手何聪发、国家技巧队选手团队“江苏女三”、自由杂技表演者凌睿等,都是情趣的“痴”与事业的“痴”兼而有之——从而有所行动?所以,在倡导事业“痴”的时候,文化舆论理应用合适的方式和载体注意发现和挖掘、放大情趣的“痴”,以引导社会风尚,为事业“痴”的发育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储料,打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众根基。(欧阳兵)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梁海燕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071577&encoding=UTF-8&data=AB-cGQAAAAcAAE5cAAAAAQAY5YWz5LqO4oCc55e04oCd55qE5oSf5oOzAAAAAAAAAAAAAAAuMCwCFEdcYyGa07mCZwMePxK_X7rBhsU6AhQzbieci7Ne8wH0Q_nCDBxZbND0f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071577&encoding=UTF-8&data=AB-cGQAAAAcAAE5cAAAAAQAY5YWz5LqO4oCc55e04oCd55qE5oSf5oOzAAAAAAAAAAAAAAAuMCwCFEQjrJirHDgjlNPnxloXNlSh7eY1AhQmQxaSHl3FG1c-FtZRZAxuHeJgb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