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女孩扶老成典型 传播善行何必刻意雕琢
发表时间:2014-03-03   来源:京华时报

  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体谅、多为他人着想,“扶不扶”还会成为话题吗?而这样的善意,原本就不需要过度拔高,也能让人感觉温暖。

  撞倒老人后辞去工作、打算陪护老人的18岁打工女孩石芳丽,成了她的家乡广西上林县的学习典型。近日,县领导不远千里来到石芳丽打工的燕郊,看望和慰问石芳丽。这些举动让两位当事人都感到意外,表示有点“拔高”了。

  当事人有这种感觉,很正常。石芳丽让人感动之处,在于她所做的事情,超出了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而激发了人们的道德认同感。如今当地又是号召向她学习,又是进行慰问补助,这就有意无意忽视了,石芳丽正是撞倒老人的当事人,本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见,当地的做法偏离了公众的感受,也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典型的标准。

  不否认当地弘扬正气、传播善行的良好初衷。只是,宣传方法过于老套,难免效果不佳。榜样的力量,贵在真实自然。传播善行,不必刻意雕琢。只有尊重事实,不渲染、不伪饰,才能为人们接受。而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单方面进行的道德灌输,很难深入人心。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榜样,只怕会人人敬而远之。

  什么样的榜样最有说服力?那些老百姓自觉认可、自发传播其感人事迹的人物最有说服力。比如双手接住坠楼女童的吴菊萍,她的事迹一开始就在媒体、网站上流传。又如“最美司机”吴斌,他生命最后时刻的那段视频,至今仍在网上传播,感动着许多人。这种朴实无华的感情,一旦被装进典型宣传这个华丽的盘子,难免产生夸张虚假的成分。刻意堆砌、拔高的典型,就像冬天里的雪人,注定会消失无踪。

  榜样不仅是树给普通百姓的,干部也应是受教育对象。石芳丽和被撞老人韩大爷所做的,恐怕许多干部做不到。在以往的报道中,不乏官员碰到交通事故时知法犯法、泼皮耍赖的案例。因此,进行类似典型宣传,官员首先要摆正位置,思考自己应该从中学到什么。所谓言传身教,干部自当做出表率。如此,相关宣传才有说服力。

  石芳丽的事迹不乏感人细节,她的做法也有值得赞赏之处。但针对这个事例,韩大爷的举动同样难能可贵。双方基于法律和道德基础上的善意和解,赋予这起普通交通事故格外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彼此体谅、多为他人着想,“扶不扶”还会成为话题吗?而这样的善意,原本就不需要过度拔高,也能让人感觉温暖。过度拔高,反而会令当事人也令公众反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尊重公众的真实感受,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人间有爱”的故事,这样的典型宣传才有听众,才会服众,也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顾昀)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项丽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774546&encoding=UTF-8&data=ABsT0gAAAAcAAE5cAAAAAQA65omT5bel5aWz5a2p5om26ICB5oiQ5YW45Z6LIOS8oOaSreWWhOihjOS9leW_heWIu-aEj-mbleeQogAAAAAAAAAAAAAALjAsAhQmF3WOIUamyFaQScieXRS5i3DEUwIUbY6mbtg1BPVGLHgr58ogxULntxM.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774546&encoding=UTF-8&data=ABsT0gAAAAcAAE5cAAAAAQA65omT5bel5aWz5a2p5om26ICB5oiQ5YW45Z6LIOS8oOaSreWWhOihjOS9leW_heWIu-aEj-mbleeQogAAAAAAAAAAAAAALjAsAhQFEim2g58HjoUmFinWnVy-4aEL6AIUGbLVv6U791vopaOUGF8dP_7yvS8.&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