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是幅社会素描
发表时间:2013-01-04   来源:光明网

  《咬文嚼字》编辑部岁末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年度热词“正能量”位居榜首。“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着也中枪”,“高富帅”,“中国式”,“压力山大”,“赞”,“最美”,“接地气”。这是《咬文嚼字》编辑部从2008年末开始,连续第五年发布年度流行语。

  年度流行语当中,有一部份来自当年关注度很高的新闻事件或文化事件。如2008年的“和”(来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抛弃、不放弃”(来自电视剧《士兵突击》)、“口红效应”(来自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象),2009年的“低碳”(来自哥本哈根会议)、“不差钱”(来自赵本山春晚小品),2010年的“穿越”(来自流行的文艺创作模式),2011年的“围脖”(来自异军突起的微型博客)、“hold住”(来自台湾娱乐节目) 以及2012年的“舌尖上”(来自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些词汇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文化足迹,若干年后回顾,能够唤起社会的集体记忆。

  描述社会角色的词语也在历年流行语当中占据很大比重,一个复杂的转型期中国就在其中。“宅男宅女”、“某某帝”、“某某控”、“达人”的背后,是一个接受了市场逻辑的多元化社会;但“某二代”、“高富帅”、“蚁族”等,却指向了一个身份凝固、社会流动性不足并仍难摆脱权力魅影的社会。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自由竞争和多样性包容,权力结构却使个体的奋斗只能在既定的格局和先赋性条件下进行。正是在这种对抗纠结中,“拼爹”和“坑爹”同时火了,“悲催”、“忐忑”、“伤不起”、“压力山大”等描述心态的词汇年年登榜,而2012年的“中国式”又将这些现象一语概括,背后是无穷深意——你懂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几年的流行语当中都会有一个主谓宾俱全的长句子。2010年是“神马都是浮云”,2011年是“我反正信了”,2012年是著名的“元芳,你怎么看?”这些万能句式能够代入每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也适用于评说一切社会现象,在网上往往引起接龙式的评论。人们倾诉、自嘲、叹息、彼此沟通、寻求安慰,对社会现实的评议和争论因为使用了这样的句式而获得了一种集体游戏的意味。用欢乐的方式征询意见、评说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话题本身带来的焦虑和沉重感,这可以看做自媒体时代的中国所特有的大众文化现象。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还有“正能量”、“最美”这样的流行语。它们是对一系列最美现象的提炼总结,也表达了普通民众对于公正、友善社会的集体呼唤。如果说流行语勾勒了一幅中国社会的素描,那么这样的词汇保证了它的美感,使它不至于在转型的压力之下发生严重的走形,变得面目可憎。口口相传这样的词语本身,也是传递正能量,让我们把这股力量带到新的一年。(光明网评论员)  《咬文嚼字》编辑部岁末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年度热词“正能量”位居榜首。“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着也中枪”,“高富帅”,“中国式”,“压力山大”,“赞”,“最美”,“接地气”。这是《咬文嚼字》编辑部从2008年末开始,连续第五年发布年度流行语。

  年度流行语当中,有一部份来自当年关注度很高的新闻事件或文化事件。如2008年的“和”(来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抛弃、不放弃”(来自电视剧《士兵突击》)、“口红效应”(来自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象),2009年的“低碳”(来自哥本哈根会议)、“不差钱”(来自赵本山春晚小品),2010年的“穿越”(来自流行的文艺创作模式),2011年的“围脖”(来自异军突起的微型博客)、“hold住”(来自台湾娱乐节目) 以及2012年的“舌尖上”(来自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些词汇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文化足迹,若干年后回顾,能够唤起社会的集体记忆。

  描述社会角色的词语也在历年流行语当中占据很大比重,一个复杂的转型期中国就在其中。“宅男宅女”、“某某帝”、“某某控”、“达人”的背后,是一个接受了市场逻辑的多元化社会;但“某二代”、“高富帅”、“蚁族”等,却指向了一个身份凝固、社会流动性不足并仍难摆脱权力魅影的社会。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自由竞争和多样性包容,权力结构却使个体的奋斗只能在既定的格局和先赋性条件下进行。正是在这种对抗纠结中,“拼爹”和“坑爹”同时火了,“悲催”、“忐忑”、“伤不起”、“压力山大”等描述心态的词汇年年登榜,而2012年的“中国式”又将这些现象一语概括,背后是无穷深意——你懂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近几年的流行语当中都会有一个主谓宾俱全的长句子。2010年是“神马都是浮云”,2011年是“我反正信了”,2012年是著名的“元芳,你怎么看?”这些万能句式能够代入每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也适用于评说一切社会现象,在网上往往引起接龙式的评论。人们倾诉、自嘲、叹息、彼此沟通、寻求安慰,对社会现实的评议和争论因为使用了这样的句式而获得了一种集体游戏的意味。用欢乐的方式征询意见、评说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话题本身带来的焦虑和沉重感,这可以看做自媒体时代的中国所特有的大众文化现象。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还有“正能量”、“最美”这样的流行语。它们是对一系列最美现象的提炼总结,也表达了普通民众对于公正、友善社会的集体呼唤。如果说流行语勾勒了一幅中国社会的素描,那么这样的词汇保证了它的美感,使它不至于在转型的压力之下发生严重的走形,变得面目可憎。口口相传这样的词语本身,也是传递正能量,让我们把这股力量带到新的一年。(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项丽
分享到: 
4.55K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010505&encoding=UTF-8&data=AA9rSQAAAAcAAADsAAAAAQAb5rWB6KGM6K-t5piv5bmF56S-5Lya57Sg5o-PAAAAAAAAAAAAAAAuMCwCFDrDloA1n_jJmVDsNVQlkk2j1LKXAhRdfldbXh5oPvLuKAGmMe26N8SuI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010505&encoding=UTF-8&data=AA9rSQAAAAcAAADsAAAAAQAb5rWB6KGM6K-t5piv5bmF56S-5Lya57Sg5o-PAAAAAAAAAAAAAAAuMCwCFDEHChAnSXVJ6Z3BFEWGR29dhe4dAhRTF1jGfJzvflZ3yxgVMy4z2vZGoQ..&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