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略“窃听丑闻”的另一面
发表时间:2011-12-04   来源:学习时报

  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尤其是在今天的“地球村”里。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倒闭,“窃听丑闻”是整个新闻界的一个悲剧,而不仅仅属于西方新闻界。

  新闻,在本质上是中性的,服务于公众,客观、公正、独立、真实地报道真相,这是新闻的核心内涵。因而,窃听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抵触法律、违背新闻伦理、冲破社会道德底线、侵犯公民隐私权等问题,同样值得中国新闻界警醒,而非袖手旁观、幸灾乐祸。不客气地说,中国类似的问题或许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严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化媒体的目标,必然要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新闻伦理只能靠媒体自律。

  迫于强大的市场压力,为了迎合受众,避免“粉丝”流失,诸如《世界新闻报》这类“小报”往往会走上极端,“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新闻”(该报前主编库尔森语)。而默多克也曾放言,“要做出的是能够吸引读者的新闻,而不是能够得奖的新闻”。

  在“有受众才有生产力”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为吸引受众的眼球,小报无所不用其极,刊登刻意迎合读者的猎奇趣味,也就成为一种常态。

  “窃听丑闻”虽然为人所不齿,但事件本身也彰显了市场和法治的神圣光辉。破坏游戏规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破坏游戏规则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窃听门”事件的后果不可谓不惨重,这表明,市场和法治并没有失灵,而是体现出了其强大的一面。

  不必讳言,“窃听丑闻”在一定程度上会动摇人们对传媒公信力的信心,殃及整个传媒行业的形象。不过,只要市场和法治还在强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就不足为虑。因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坚实的法治基石,既是新闻自由最好的屏障,也是其弊端的最好解毒剂。

  《经济学人》上有句话说得好,不论喧嚣的新闻界在某一时刻多么让人讨厌,但这种喧嚣却是抵御民主与自由受到威胁的最好防护。(2011年10月上《青年记者》苗蛮子)

责任编辑:张慧磊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11388&encoding=UTF-8&data=AAZG_AAAAAcAAADsAAAAAQAq5LiN6IO95b-955Wl4oCc56qD5ZCs5LiR6Ze74oCd55qE5Y-m5LiA6Z2iAAAAAAAAAAAAAAAvMC0CFHyMRuHGq-SlwxKk-cWRYWt4eQDQAhUAgoajxgTs6hjMPpfEMsfYHloztTM.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11388&encoding=UTF-8&data=AAZG_AAAAAcAAADsAAAAAQAq5LiN6IO95b-955Wl4oCc56qD5ZCs5LiR6Ze74oCd55qE5Y-m5LiA6Z2iAAAAAAAAAAAAAAAuMCwCFAOeYMTA2tGGY6a1SECR_F1Q7y53AhRk5HGdX_J4eGu4E60YdgVfI57il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