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慈善家"胡汉生:没有终点的慈善路
发表时间:2013-06-25    来源:中国文明网

  胡汉生生活很节俭,平日里穿的都是儿孙的旧衣服,工作服坏了自己补,鞋子破了用补胎的胶水自己粘,就是理发也是在家让老伴用买来的推子对付一下,即便是心爱的孙子、外孙也不舍得给买零食。平时,他在修完车回家的路上还会顺带着捡些饮料瓶等废品去卖,但出钱做起好事来却十分慷慨。

  村组里的一条泥路坑坑洼洼,14户人家每天都要从这里出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不堪其苦。2000年,胡汉生靠修车积攒了9000元,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这条小路。73岁的他亲自跑建材市场买水泥,到处捡拾别人不要的砖块用来铺路。时值6、7月,高温又多雨,胡汉生带着家人拔野草、垫路基,整整苦干了两个月,这条乡间小路终于改变了模样。

  2003年,得知村组里要集资造水泥路,胡汉生把这三年修车的“老本”又都拿了出来,只有1万7千元,他想凑足2万元,为村民造一条300多米长的水泥路。胡汉生的老伴是农村妇女,没有固定收入,胡汉生每月几百块钱的退休工资都放在她那作为老两口的生活费,平日里节俭过日子剩余的一点加上平日儿女们孝敬的一点钱,多少年慢慢积攒下来,好不容易有了几千元。这次胡汉生执意要修路,拗不过他的老伴只好把3000块钱“借”给他。他对家人说,修一条好路,子孙后代都可以走,这是积德的事。路修好了之后,过路群众都称这条路为“功德路”。汉生老人走后,这条“功德路”已被正式命名“汉生路”。

  同村的孤寡老人李文标被安排在敬老院里,为了给老人解闷,胡汉生隔三岔五就会买上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去敬老院陪他聊天,逢年过节还送些零花钱给老人。老人逢人就说:“胡汉生不是我的兄弟,却比兄弟还要亲啊!”

 

  胡汉生为人豁达,心地善良。别人给自行车补胎每只收手工费2元钱,他只收1元;遇到困难的人修车,经常分文不取;邻居的车胎坏了,他主动上门免费修理,亏了本也从不计较。这样一年辛苦下来,也只能攒到几千元。这十四年间,每年除了年三十到正月初四在家休息,胡汉生每天都是早上6点多钟出门修车,中午11点多钟回来,一吃完饭就又走了,一直干到晚上5点多钟才回家,风雨无阻、不论寒暑,直到去世前的一个星期。

  2005年11月24日,78岁高龄的胡汉生顶着寒风,从十几里外的家中骑着自行车,一路打听,来到了南通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接过他带来的沉甸甸的大布袋,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条条裹得整整齐齐的硬币和一匝匝压得平平整整的纸币。一清点,整整一万元。当慈善会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这笔钱是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靠修车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就劝他把钱拿回去贴补家用,可胡汉生却执意要捐赠,说这是他儿时的梦想。慈善会工作人员只好了却他多年心愿。谁知道,当工作人员经过点钞机清点捐款时,发现其中有200元假币,胡汉生得知后,第二天又专程从家中骑车近一个小时送去两百元,把钱补上。对他的事迹,南通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人不理解地对他讲:“你真傻,你的爱人没有收入,你的子女工作很辛苦,工资也不高,你应该把这些钱贴补给他们用用,他们以后对你更孝敬。你把钱送到慈善会,哪个人会谢谢你?”胡汉生却笑着说:“比比过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不错啦,还有好多人不如我们呢,我们应该搭救搭救他们。”

  2007年8月,南通市开展“和谐南通.情暖江海”大型志愿者公益活动,胡汉生捐上了1000元;2007年10月,胡汉生又捐给南通市慈善总会1.1万元;2008年,四川地震他捐款1000元;2009年,他跟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定期支助;2009年2月,胡汉生再次捐给南通市慈善总会1.2万元;2010年6月,他又去慈善会,捐了1万元;2011年12月,他继续向南通市慈善总会捐款1万元……

  2011年5月,胡汉生拎着自己修车积攒的1万元零钱来到龙潭村党总支书记办公室,想把这笔钱捐给村里条件困难的村民。在他感召下,2011年6月24日,他所在的龙潭村成立了以胡汉生名字命名的爱心组织——“汉生爱心互助协会”,他先后捐款2万元。越来越多的村干部、村民、企业老板在他的影响下,纷纷自发加入了“汉生爱心互助协会”,协会仅创办一年多,就筹集善款40.5万元。爱心款全部用于帮扶重残、重病、特困、失学儿童等困难群体。两年来,“协会”发放善款210254元,先后资助了816名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

 

  “有人问我说,要修到哪一年?我说,依我健康能做到90岁。他说好,祝你做到100岁。人不能虚度了光阴,像我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挣钱做了好事,何乐而不为?老牛不耕田不拉磨,同样会老,像我这样老(去)也就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这是胡汉生《修车小结》中的一段话。

  从修车那天起,胡汉生就把每天所挣的钱一笔一笔记下来,记了大小3个账本,账本上最后的记账日期是2013年4月6日,也就是胡汉生身体不适的那天。胡汉生修车攒钱做慈善之路走得非常辛苦,十四年中,修车收入最多的一天的也就30元,最少只有一块五。

  2013年4月6日,胡汉生在修车时,突感身体不适,4月12日下午经抢救无效去世。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下午,还在惦记着今年已经攒了一些钱了,央视“感动中国”江苏十大人物奖金2000元,港闸区奖励了2000元,争取再攒个6000元,凑满1万元捐到慈善总会……

  胡汉生老人去世后,来自社会各界的3000多人自发前往吊唁,并自发组织了祈福仪式,引起各大媒体广泛关注。一篇《胡汉生何以感动一座城》的评论,被江苏省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截至4月17日22时,网上有关“胡汉生事迹”的微博阅读量和转播评论次数总量近3000万,在如此海量的评论里,没有发现一条负面信息。4月18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批示:“胡汉生老人的事迹值得我们很好宣传、学习、弘扬。”4月19日,江苏省文明办追授胡汉生“江苏好人”荣誉称号。4月20日~21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组织新华日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中国江苏网、江苏文明网、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人民日报江苏分社、光明日报江苏记者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记者站等媒体集中采访胡汉生先进事迹。4月22日~23日,各大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集中推出了系列报道。4月26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雒树刚也作出重要批示:“汉生老人的善举,诠释大爱,义重德厚,感召后人。”(供稿:中国文明网南通站)

他是一个有思想、有境界的人,他喜欢看报、绘画、书法,篆刻,他会弹琴、拉二胡、吹唢呐,他还会种葡萄和盆景造型。虽然生活非常节俭,但是,做起慈善却十分大方。他常说“慈善就是人与人要讲关心,要讲帮助、讲奉献。”胡汉生是真实的、可敬的,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奉献中书写了感动、树立了标杆。 他是一个勤快和善学的人,因工作学会了很多手艺,他会做蜡烛,会做木匠,会做瓦匠,会砌烧草灶,会做豆腐,会打铁器工具,会蒸馒头、做包子、做烧饼、做黄酒,样样都是行家里手。退休后,还学会了修理自行车。他修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行善;他行善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激,而是让自己觉得幸福。用十四年的修车善行、10.6万元修车款向社会传递了爱心。他离世后,网友又给他取了一个名字——“草根慈善家”。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小图.jpg
胡汉生,男,1927年10月生,汉族,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龙潭村村民,港闸区闸西供销社五接桥合作商店退休职工。退休后,他只做一件事——修车行善。2011年,他创建了“汉生爱心互助协会”。他先后获得2008年“江苏省首届慈善之星”、2009年“南通市第31次文明新风典型”、2010年“南通市慈善捐赠先进个人”、2011年“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2012年“感动中国”江苏十大感动人物、2013年4月入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榜”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被南通市总工会追授“五一劳动奖章”,被南通市文明委追授“南通市道德楷模”,被江苏省文明办和省美德基金会追授为“江苏好人”,同时入围“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