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清:幸福敬老院里的“女儿”
发表时间:2013-01-23    来源:中国文明网

    黄小清创办幸福敬老院缘自一次偶然。

  1991年冬天,黄小清和丈夫上乡政府办事,遇到了来乡里领取困难补助的一对老夫妻。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无儿无女,衣着破旧,凛冽寒风中相互搀扶、步履蹒跚。黄小清看了十分难过,谁都希望老有所居、老有所养,有个安乐的晚年,可身边没有子女,谁来赡养他们呢。

  当时黄小清的丈夫陈诚文经营生意,家里条件不错,她不忍心看到老人颠沛流离四处受苦,于是跟丈夫商量,决定把老人接回家赡养。夫妻俩赡养孤寡老人的请求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乡里腾了一处闲置的旧屋让他们作为老人的居所。1992年春天,居所经过一番整修,黄小清夫妻与乡民政办工作人员一起,将77岁的邓钱招、68岁的刘希文、68岁的郭菊姬、69岁的钟唇妹和62岁的陈安勇五位孤寡老人接到了敬老院。她希望每一位来到这里的老人都能幸福的安享晚年,便给敬老院起名为“幸福敬老院”。

 

  黄小清夫妻义务赡养孤寡老人的事迹,很快传遍乡里,不少五保户老人主动找上门想入住敬老院。而黄小清也十分关注身边的孤寡老人,只要条件允许,就会将他们接到院里来。

  陈安勇是幸福敬老院里居住时间最长的老人,今年已经82岁高龄,身体却还十分健壮。在他看来,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当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筹备敬老院之时,黄小清正巧去东坑村办事,无意中在牛棚里发现了衣衫褴褛、肮脏消瘦、神色木然的陈安勇。老人60年代从仙游县移民来此,无亲无故,只有靠替人放牛讨口饭吃,夜里无处息身,便躲进牛棚跟牛一块睡……看着老人凄凉悲惨的样子,黄小清二话不说把老人接回了敬老院。

  1996年,年逾古稀的孤寡老人陈秀莲托人给黄小清送来了盖有村公章的证明,想住进敬老院。得知情况后,黄小清夫妻马上驱车赶往陈秀莲的家。8公里山路,全是临时开辟的伐木便道,崎岖难行。老人住的两间木房,木板霉烂,四处透风,仅用塑料布围着遮风挡雨。临行时,老人舍不得扔下早已破旧不堪的生活用具,黄小清心酸地说:“别要了,生活用品我们都准备好了。”

  最近一位到敬老院的老人叫金绍德,来自安徽省宿州市,无儿无女,是一名退休英语老师。有一次他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黄小清夫妻的事迹,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坐上了开往三明的火车,几经辗转来到余朋乡幸福敬老院。金老师原本并不相信世上还有免费的养老院,想来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到了余朋乡,黄小清夫妻把老人安顿在家里暂住,同时给老人买来床和被子等生活用具,老人独在异乡的陌生感顿然消失。他觉得这里环境好、民风纯朴,小清夫妻对他又非常好,就决定留在这里度过下半辈子。

  就这样,黄小清前前后后共收养了18位孤寡老人。

 

  20多年间,黄小清夫妻为幸福敬老院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她给老人们发放生活费,带老人看病、给老人买药,逢年过节为老人添置新衣,给老人加餐、送红包。敬老院没有雇请帮工,每天下班后,小清就会准时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饭、喂饭、洗衣服,陪老人聊天。许多老人长期独居,性格孤僻,生活在一起难免发生磕碰和争执,小清尊重老人的生活方式,总是耐心地跟每位老人沟通,与他们谈心,调解他们的矛盾,从心里上安慰他们、开导他们。渐渐地,老人们真心接纳了这个孝顺的“女儿”,有什么心事都会对小清唠叨,性情也开朗起来。

  老人生病是常事,这可难坏了黄小清夫妻。平时工作忙,老人生病住院,他们轮流陪护;老人生病吃不下饭,小清买来了奶粉、水果罐头,一点一点耐心地喂。为了方便老人看病,小清与乡卫生院商量,决定先挂账,每两个月她来结一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黄小清从不嫌拖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守在跟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床前。

  1992年,83岁的邓钱招老人因病不治离世。年轻的黄小清夫妻没有经验,对操办后事充满了慌乱与恐惧。因寿衣、棺木未提前准备,尽管价钱翻了一倍,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请人连夜按最好的赶制。黄小清还按照当地习俗,以儿女身份第一次给过世老人擦净身子、穿上寿衣,并请人抬棺,一路焚香烧纸、燃炮吹号,风风光光地送老人走完了人世间最后一段路程。20年间,夫妻俩先后为敬老院13位病故老人送终安葬。

  敬老院也有办喜事的。82岁的陈元勇和76岁的陈香莲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产生了感情,被细心的黄小清发现。在她的撮合下,两位老人走到了一起。2011年10月25日,小清亲手布置新房,为老人操办了简朴和热闹的婚礼。在众人的祝福声中,两位老人在大红喜字下结为连理。一辈子未婚的陈元勇老人做梦也没想到,竟在耄耋之年尝到了爱情的甜蜜。

  幸福敬老院就像个一个大家庭,老人们之间相互帮助、和睦共处,尽量自食其力。夫妻俩把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老人们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儿女。平日里没事,老人们总会自发地到小清上班的供电所,静静地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才感到踏实。小清右腿骨折,老人们天天往她家里跑,有的老人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留给小清,有的将自己喂养多年、当成宝贝的母鸡杀了煮好送过来。去年,陈元勇老人患上重病,以为自己熬不过去,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十块银元送给小清作为纪念,黄小清没有收,反而鼓励老人一定要坚强。为了照顾老人,这些年小清基本没有出过远门。女儿出生后,从小就喊敬老院的老人们为“爷爷、奶奶”,跟父母一样孝顺老人。

 

  九十年代末,社会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陈诚文经营的企业相继倒闭,夫妻俩也转入清流供电公司余朋供电所成为了一名普通农电工。不高的工资既要支撑全家的生活,又要维持敬老院的开支,黄小清感受到了生活的拮据。这时,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直言劝她放弃敬老院,可黄小清割舍不下。老人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老人。

  为了不让老人受苦,黄小清一家节衣缩食,丈夫下班之余打点零工赚钱补贴,实在没钱了,就去找亲戚朋友借。老人看病的医药费,都是先向卫生院赊账,等有钱了再去还。他们最怕年关债主上门,老人过年要钱,还债要钱,只好一遍遍地解释和道歉。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可尽管这样,夫妻俩还是不愿亏待老人,努力维持着老人原有的生活水平,不但从未间断过支付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还给每位老人每月80元的零花钱。

  20年间,黄小清夫妻为敬老院花费了30多万元,这在偏远的农村简直就是一笔“巨款”。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寿命全部超过75岁,平均寿命在余朋乡是最长的。

 

  2010年腊月,黄小清的父亲在老家病危。父亲拿着电话对小清说:“孩子,我可能不行了,你回来吧!”接到电话,小清心急如焚,急忙赶回了家。她根本没有想到,这竟然是她与父亲见的最后一面。这些年来,黄小清因为敬老院很少回家,父母身体一直不错,家里也有其他兄弟姐妹照顾,不曾想父亲竟走得那么突然。小清心里充满了悲伤和自责,她曾送走过多位老人,却没能在自己父亲临终前尽一份孝道,这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

  父亲的遗体安排在第二天上午火化,小清心里记得这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余朋乡的赶圩天,所有的年货如果今天不办,就没地方办了。按往年,黄小清总会给敬老院每位老人添两身新衣,准备一些年货,可今年…她左思右想、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决定在父亲火化后下午就赶回了余朋乡。

  热闹的赶圩会上,黄小清搀扶着老人耐心地为老人一件件地试衣服。看着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堆满了孩子般的笑容,黄小清内心苦甜参半。她怀着对父亲深深的愧疚,可她也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会理解她、支持她的。

 

  天有不测风云。

  2011年6月20日,对黄小清来说是个不愿提及的日子。

  幸福敬老院建造多年,还曾发生过火灾,屋子早已破败不堪,成了一幢危房,老人继续住在里面很不安全。正好家里以前买过一块空地,黄小清和陈诚文打算建一幢新的敬老院。陈诚文打听到外地木料便宜,便驱车前往,谁知路上竟遭遇车祸,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塌,谁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今年中秋最不愉快,我特别想念在天国里的爸爸,不知他在那过得好吗?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日子还历历在目,可如今我再也见不到爸爸了。我想对爸爸说,我考上一中了……”女儿的日记字字敲打着黄小清的心。这位不管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遇到多少坎坷曲折,始终顽强不屈的女子,落下了伤心的眼泪。丈夫的去世,留给黄小清的是一家的重担、在建的新敬老院工程、未还清的债务和5位需要照料的老人。

  强压伤悲,擦干眼泪,黄小清坚定、勇敢地重新站了起来。办好敬老院是她和丈夫20多年来共同的信念,虽然丈夫不在了,但她仍会用自己孱弱的身躯,独自承担起这份大爱的使命。

  旧的敬老院门前有两棵桂花树,长势极好,是开张时夫妻俩亲手栽下的,见证了他们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为了筹措新院的建设资金,黄小清忍痛把它卖了。抚摸着桂花树干,轻嗅着桂香阵阵,小清心痛无比,却无怨无悔。

 

  黄小清非常热爱自己的岗位,一身国网绿的营业工装穿在她身上显得特别亲切和美丽。

  2008年6月,黄小清参加清流供电公司《安规》知识竞赛,不巧将右大腿摔伤为粉碎性骨折,腿内植入了一块固定钢板,医生交代她务必在家躺两个月。可住院期间正值电费收缴最忙碌的时候,平时都是黄小清负责的业务系统难住了所里其他同志。见到因为自己而耽误工作,小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才休息了二十多天,就硬是从床上坐了起来。她让丈夫每天从楼上背她下楼,再坐轮椅去所里上班。由于行动不便上厕所比较麻烦,她干脆早晨起来就吃干饭,忍住大半天不喝水。

  可频繁的移动还是影响了伤情的恢复。10月,她腿内的钢板断裂成三截,再次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反复叮嘱:“不能再这样了,一定要在床上静养三到四个月。”但是小清怎么也躺不住,11月从医院回来后又坐上了她的轮椅。由于长期忙于工作和照顾老人,小清一直没有上县医院把腿内钢板取出,现在虽然已经可以不用轮椅正常行走,但一到阴雨天气腿部就会隐隐作痛,走路仍会微微瘸拐。

  正是对工作的这份执着、认真和细致,参加工作二十多来,她从未出现过差错。

 

  黄小清的爱心和执着,慢慢地被乡外的人们所知道、感动和理解,同事、朋友纷纷向幸福敬老院伸出援助之手。黄小清工作忙碌的时候,余朋供电所的同事会替她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2011年6月,三明供电系统员工自发捐款30多万成立了“黄小清扶老基金”,组织了一支“黄小清敬老奉献志愿者服务队”,帮助她建设新的敬老院,并积极参与到敬老扶弱爱心行动当中。

  2011年9月29日9时9分,新的幸福敬老院喜迁新居。原先的屋子破旧不堪,阴暗潮湿,现在的屋子窗明几净,房间里的床铺、被褥、桌子、椅子、衣橱全是新的,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5位入住的孤寡老人喜笑颜开。陈元勇老人一进房间就兴奋地摸摸这,坐坐那,拉拉抽屉,开开衣橱,开心地一直咧着嘴;新来的刘春付老人现场给大家演奏了一段二胡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已经找到家的感觉的金老师,每天在房间里看书或者与村民下棋,他还办了一个班,免费教乡里的孩子学习英语,退休生活过得自由、充实和惬意。    

  福建电力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吕华忠,三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华泰和清流县长曹建华专程赶来参加幸福敬老院的乔迁典礼,他们共同与黄小清在新的敬老院前绿地上植下两棵桂花树。披挂一树浓荫,又见桂花飘香,它们将会见证黄小清和新幸福敬老院又一段温馨感人的岁月。(供稿:三明文明网)

敬老爱老,善德之始。一位基层员工,一名普通女性,以善为本,以义为重,担道义,尽爱心,把精力和心血倾注在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益的善行义举上,在细微平常中点燃人性之光,在点滴平凡中彰显仁爱之心,这是一曲赞颂人间大爱的乐律,这是一缕照耀我们心灵的和谐光源。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小图.jpg
黄小清,女,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7月出生,国家电网三明电业局清流供电公司余朋供电所收费员、余朋乡幸福敬老院院长。她二十余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无偿赡养20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并以“女儿”的身份为16名老人送终。先后荣获福建省敬业奉献好人、全国电力行业“2010感动电力十大人物”年度人物提名奖、三明市十佳文明市民、福建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2011福建年度人物”、“2011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2011年11月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中央、地方主流媒体相继对她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