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为何能增进幸福感
发表时间:2012-02-13   来源:解放日报

    主持人:李小佳

  提问者:魔术师(解放牛网网友)

  解答者:高山川(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

  问:最近有文章称,“给予比接受好”的谚语已经得到心理学的证实。有关研究认为,给予别人支持是一个愉快的经历,可以增加幸福感,降低压力。研究还发现,当人们能够帮助别人时,他们的体验与获得巧克力、金钱等一样,是正面的情绪。请问,助人为乐为何能增进幸福感?这对鼓励更多人施行善举、助人为乐有何启示?

  答:热心助人作为社会倡导的一种积极价值观,不仅对他人有益,对援助者自己也不无“好处”,这已得到不少心理学和医学研究的支持。

  人的社会性和利他性是漫长进化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学会只有互惠互利,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繁衍。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互惠合作不可能只局限于家族内部的亲人或熟人,也被推广至更广泛的人群,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相应地,人类逐渐形成了利他主义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念,反过来,这种文化又会熏陶、影响人的行为,鼓励更多的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不仅如此,进化还为利他行为打下了神经生理的基础。当目睹他人陷入困境时,旁观者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人的焦急、痛苦以至于不假思索地伸出援手,这种情绪上的自动唤起被称为“共情”,它正是利他行为的重要动力。这得归功于大脑中存在的一类神奇的神经元,它们不仅会在人有亲身体验时被激活,光是看到他人喜怒哀乐时也能被激活,导致“感同身受”的体验。同理,当看到受助者脱困后如释重负、欢喜庆幸时,“共情”机制同样会让助人者感到好像是自己转危为安那般轻松、满足,而这些正是让人们感到幸福的情绪基础。

  这些研究带给人们的启示是,要多鼓励道德践行。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也会让人们在这种行为中切身体验和感受到快乐和自身价值,并由此鼓励和激发出更多的利他行为。此外,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人天生不是只利己或只利人的,善恶两端可能并存于人性之中,关键在于如何培育和引导。社会规范中如果有更多对善的弘扬,相信利他行为也会更多。

责任编辑:王德伟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00003&encoding=UTF-8&data=AAehIwAAAAcAABhrAAAAAQAk5Yqp5Lq65Li65LmQ5Li65L2V6IO95aKe6L-b5bm456aP5oSfAAAAAAAAAAAAAAAvMC0CFQCKAV5uHDv22hTSjiWHpbWRUf4oTgIULwajH1luF-QJtxYi5NiWw6KoAAo.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00003&encoding=UTF-8&data=AAehIwAAAAcAABhrAAAAAQAk5Yqp5Lq65Li65LmQ5Li65L2V6IO95aKe6L-b5bm456aP5oSfAAAAAAAAAAAAAAAuMCwCFDQdkYDgDRuhJiDgwsV-M89XgztTAhQj-yDBBskDrVwL_gQY1RtddysLOA..&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