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炮”的“师者,父母心”
发表时间:2011-09-20   来源:宝安日报

 


李采蓉的漫画《傅斯年咖啡馆》

  在民国那些杰出学人中,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的性格最为强悍,他处理问题缺乏耐心,有“傅大炮”之称。“傅大炮”做国民参政会参议员时,就曾轰走过两任行政院长,名震士林。按理,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大学校长的。毕竟大学校长经常要跟年轻人打交道,年轻人心高气傲,做事不太考虑后果,如果校长脾气暴躁,很容易将矛盾激化。出人意料的是,傅斯年做大学校长却极受学生爱戴。
  说到青年学子对傅斯年的感情,有一个故事可为注脚。岳南在《南渡北归·离别》(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6月版)一书介绍:1950年12月19日,台湾省参议员郭国基以土著的身份就台大器材处理、放宽台大招生尺度等问题向时任台大校长的傅斯年发难,傅斯年几经解释,郭国基依然不依不饶,导致其高血压病发作,继发脑溢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第二天逝世。听说校长被郭国基“气死”了,学生们不干了,他们怒不可遏地冲出灵堂,打着“失我良师”的白色横幅,涌向省议会厅,强烈要求郭国基出来述说当日会场中质询经过,冲在前方的学生还与阻拦的议会工作人员扭打在一起。副议长李万居和台湾省教育厅厅长陈雪屏相继出面解释,学生根本不听。学生们越聚越多,开始冲撞议会大厅,并与警察发生肢体冲突。后来,台湾大学训导长傅启学冒雨前来,向学生喊话,并答应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交省参议会,学生才撤离。
  我并不赞成学生们的做法,作为一个省议员,郭国基确实有质询台大校长的权力,只要不附带人身攻击,就不能认为过分。但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出傅斯年在台大的影响是何等巨大,学生对他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傅斯年之所以如此受学生爱戴,原因很多。大学是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牛人多多的地方,校长必须有渊博的学问,才能得到师生们的认同,才会有威望。而傅斯年从小饱读古代经典,成年后又长期赴英、德留学,学养非常深厚,在历史学和古典文学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他著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稿本)、《古代文学史》(稿本);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夷夏东西说》、《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象》等,大都发人之所未发。傅斯年逝世,学生感到“痛失良师”,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更主要的是,作为校长,傅斯年非常爱护学生。虽然傅斯年与蒋介石集团关系密切,他个人与蒋介石也私交甚笃,但只要牵涉到他的学生,傅斯年就会像母鸡护小鸡一样“护短”。傅斯年主政西南联大时出现学潮,当局弹压闹出人命,他对负有责任的关麟征说:“我代表学校当局,对于这次屠杀事件不胜其愤慨,我以前跟你是朋友,现在是站在对立的地位了。”“你杀了同学,比杀了我的儿女还要使我伤心。”傅斯年刚刚接手台湾大学时,台大师生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经常上街游行,一些国民党政客在报纸上发表公开信,指责台湾大学优容共产党。傅斯年当即发表文章坚决回击,指出“学校不兼警察任务”,“我不是警察,也不兼办特工”,“贪官污吏及其他既得利益阶级把事情办坏了的,我不能引以为同志”。1949年3月底,台湾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学生一起闹学潮,并高呼和大陆一模一样的学运口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当局认为台湾校园受到了共产党的影响,必须捉拿主谋。有关当局派台湾警备副总司令彭孟缉到学校抓人。傅斯年本想阻止,但没有成功,于是,对执行任务的彭孟缉说:“我有一个请求,你今天晚上驱离学生时,不能流血,若有学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由于傅斯年的尽力保护,同样是闹学潮,台大的学生比台师大的学生受到的惩罚轻得多。“师者,父母心”,这一点在傅斯年身上体现得特别充分。
  傅斯年已成历史人物,但傅氏做大学校长时体现出的师爱和对大学品格的坚守却远未过时。(游宇明)

责任编辑:谢小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