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陇上戏苑:《上南梁》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颂歌
发表时间:2011-07-29   来源:甘肃日报

  曾因创演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西安事变》等作品的甘肃省话剧院,为庆祝建党90周年又创作演出了同类题材的大型话剧《上南梁》。其思想艺术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剧第一次真实而全面地艺术地再现了创建和发展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辉煌历史,及其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艺术家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本剧清楚地向我们揭示:是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在从事兵运多次失败后,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先后创建了西北红军与照金和南梁两处根据地,在陕甘边群众的支持与配合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并使陕甘边根据地与谢子长领导的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刘志丹、习仲勋等曾多次派人到西南寻找长征中的中央未果,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哈达铺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知道了陕甘这块根据地,才决定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到这里。又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央红军迅疾转移到陕北,及时救出了被极左路线关押在狱中的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才使陕甘革命根据地得以幸存。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既是陕甘根据地救了中央,更是中央救了陕甘根据地。这使我们更加深了对陕甘根据地历史地位的认识。

  其次,该剧第一次具体而生动地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习仲勋青年时代的舞台形象。刘志丹为了陕甘边根据地的存亡,置个人身家性命荣辱升迁于不顾,在极左路线的排斥打击下,他由总指挥、司令、军长、师长、团长、参谋长一直降为阶下囚。当特派员谭峰通知他回瓦窑堡接受审查、交代问题时,他本可以一走了之躲起来,“根据地每一家的窑洞都可以成为我的庇护所”;也可以拿起枪来跟他们硬干,“全边区肯定会一呼百应”。但他明白“那样我们用鲜血换来的一切就完了,中央红军来了就没有落脚的地方”。为了顾全大局,他认定“去瓦窑堡无非一死,这只能是我唯一的选择。”这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需要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恢宏的气度啊!

  15岁就作为学运领袖而坐过敌人监狱的习仲勋,在斗争中锻炼得非常成熟。当他21岁被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时,他用朴素的语言对乡亲们郑重承诺:“我一定带领大家竭尽全力,保证所有乡亲有地种、有饭吃,老婆娃娃热炕头……努力为乡党做好事,请乡党们监督我”。当刘志丹请他检阅部队时,他却不好意思地为大家唱了一段秦腔。他在与极左路线的斗争中,表现出高度的路线觉悟和政策水平。他任用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革命知识分子、女共产党员方媛,使她在妇女、医疗、教育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热情支持和保护来边区做生意的商人张元宝,给他出了来回两头都有生意做的主意,并帮他把苏区货币换成银元去西安进货,从而吸引了更多商人来边区做生意,克服了敌人封锁所造成的医药等物资困难。他坚决反对和抵制特派员谭峰等所搞的肃反和土改复查,理直气壮地斥责了他们对边区的破坏。作为一个年轻的革命者,这一切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该剧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也没有脸谱化地简单丑化,如国民党军师长张子成,是一位同刘志丹一起在黄埔军校受过良好军事教育的职业军人,决心与刘志丹在战场上一决高下,只因走上了反人民的人生道路,最终做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殉葬品。

  此外,该剧中地道的陕甘方言,独特的西北秦腔、陕北民歌、陇东道情等的恰当运用和出色烘托,又使它具有了浓郁的西北地域文化风情。因而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话剧作品。但是由于受真人真事的局限,艺术典型化不够充分,缺乏更有震撼力的情节和细节,需进一步深化和升华。(梁胜明)

责任编辑:逯江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