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压岁钱
发表时间:2012-01-12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每年的年根,吃过年夜饭,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压岁钱。压岁钱,早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

  相比于现在,古代的压岁钱并非是一种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制作精美的铜钱,上面的内容很丰富,图案制作也很精美,往往刻有新春大吉、年年如意等赞美吉祥的词语。铜钱的形状也多种多样,除了方圆的,还有桃形以及葫芦形状的等等。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刚出现时,压岁钱并非叫这个名字,而是称呼为压胜钱或者压祟钱,有驱邪的味道在里面。唐朝时期,春节是在立春的日子,宫廷内盛行散钱之风。所谓散钱就是给孩子们压岁钱。“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里就详细地记载了杨贵妃生子之事,这里的洗钱就有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的一层意思在里面。关于压岁钱,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说古代有个身黑手白的小妖怪,叫祟,专门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来害小孩,他手一摸小孩的额头,小孩就会发烧生病。父母怕鬼祟来害孩子,就通常点灯守着不睡,称为“守祟”。

  宋朝时期,春节改为正月初一,许多风俗也相应得到了改变,而唐朝时期宫廷里盛行散钱的风俗也逐渐演变成为春节时期给孩子压岁钱的风俗。“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燕京岁时记》作了如是记载。明朝时期,压岁钱一般是用红色的绳子串联着给孩子,到了清朝,压岁钱则成了一百文的铜圆,大有长命百岁的意味在里面。“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这首诗以细腻生动的笔调描述了儿童得压岁钱用来买鞭炮的快乐心情,读来满是童趣,亦让人满是回味。压岁钱对于孩子而言应该称为压祟钱,取辟邪作用,对于长辈而言,才真正属于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压岁钱的源源流传,代表了一种古老而深厚的中华传统民间文化,从中流露出的是百姓对生活的一种期盼,是长辈盼望晚辈日后健康有出息,晚辈祝福长辈长寿的愿望。(彭胜发)

责任编辑:刘星星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60524&encoding=UTF-8&data=AAcG7AAAAAcAAB7uAAAAAQAS5Y-k5Luj55qE5Y6L5bKB6ZKxAAAAAAAAAAAAAAAuMCwCFBuqM8iQBbkdpV17dHhiGFt-w2C7AhQkVZ1pQ0W7uSCjoPFf07BtArbu_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60524&encoding=UTF-8&data=AAcG7AAAAAcAAB7uAAAAAQAS5Y-k5Luj55qE5Y6L5bKB6ZKxAAAAAAAAAAAAAAAuMCwCFGors7noR0rPBlyayu6LFO3HLZybAhRTG6W6Dl0b1KNvy03zKB0mkCCfZ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