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做个“土灯笼” 更添年味儿
朱永华

  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对很多小朋友来说,“过大年打灯笼、挨家串门去拜年”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临近春节,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灯笼的摊位,所卖的灯笼品种也是各式各样,甚至还有全电子放音乐的。但如果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灯笼拎在手中,虽然看上去很“土”,却更能体现出浓浓的年味和“文化范儿”。

  记得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每逢春节,凡家里有孩子的家长都会早早地从收集的高粱杆中,选择最上端细细的“梃子”用来给孩子扎灯笼,大致挖上几个豁口,一缺一扣,不大功夫,就扎成了灯笼骨架;再用红纸从外面糊上,就成了灯笼罩;找一块小方木板,中心用钉子钉过去露个尖来固定红蜡烛;再在方木板的两个对角用细铁丝穿透作为提手,将蜡烛点着把灯笼罩罩上去。这样,就可以交给孩子,一边唱着童谣,一边拜年去了。

  虽然红纸糊的灯罩透光性很差,但在除夕夜晚,三五成群的孩子一个个拎着,不仅红成“一串”,更有红红的年味,无论走到谁家,主人都会拿出糖果、花生以及年糕等热情款待。有的家长为防止孩子烧坏灯笼,甚至还会一次性扎好几个灯笼罩备用,并一再叮嘱孩子不要到有柴草的地方玩,以免酿成火灾。说来也怪,我们小时候,还真没听说过谁家孩子过年打灯笼造成“失火”的。

  如今,市场商品丰富,什么样的过年灯笼都能买到,有的还非常高档。但无论打什么样的灯笼,却都没有自己亲手制作的“土灯笼”看起来更有年味。过年孩子打灯笼,既显得红火吉祥,也是我们的一项传统春节文化。据报道,为传承这项传统文化,在有的地方,有的社区在过年之前会举办灯笼制作活动,既有老年人参加,更有孩子积极参与,这也不难看出,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从中感受到我们优秀的传统春节文化,体会亲手制作红灯笼带来的快乐。

  很显然,春节文化已经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大红灯笼依旧在,能够亲自动手制作的,已经寥寥无几。如果我们家长在春节前能够抽出一点时间,就地取材,带着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春节灯笼,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之时,既能增添亲子感情,又能感受和传承优秀的春节文化,还能让我们的年味更浓郁、生活更红火、社会更安康,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端午之思 | 纪念的本真 在于把屈原还给历史
  2. 端午之食 | 艾叶飘香 飘的是乡愁
  3. 端午之思 | 找寻灵魂自救的"药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