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家,不经意间全是爱
  

  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么仨》,真的是一种享受, 穿越平淡朴素的字迹,用潺潺柔水写成的文字,字里行间那无言的感动,相失之后的痛楚与难过。团聚,生死离别,感情的大起大落,全部蕴藏在杨绛先生的文字中,文字叙述很简洁,很平静,但是我们心里却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澜和无言的感动。到了今天为止,我只读了一遍,我只是想看他们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对于他们的生离死别我真的不忍心看。

  《我么仨》讲的是一个尘世中三个奇妙的组合:爸爸是钱钟书,妈妈是杨绛,女儿是钱媛。60年间的缘起缘灭,因为离合,就成了一段段的故事。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书中以梦幻的形式表现了这段深重的情感经历。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在我读到伤心处时,我会落泪;读到开心处时,我会欢笑;读到离别处时,我会心酸;读到家常处时,我则会认同。总之,它能牵动你身上的每一根神经,能将读者倒回到那一段往事之中。

  它不仅是一本随笔,更可以说是一本充满着人世间一幕幕悲欢离合的剧本。角色都是如此的鲜活,即使化作了文字还是如此活灵活现,将丰富的感情跃然纸上,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似的。我们便好比从窗户纸的孔隙中,悄悄窥视着一户书香门第内,一天天发生的不同故事;即使主角中已有人遽归道山,尽管这故事并不惊心动魄。

  《我们仨》用很浅显的文字记录了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共同经历的快乐。“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只要家人们在一起,就会是幸福的,不管家人们做什么事都非常的有爱。他们三个人很单纯,很乐观的面对生活,面对工作。我们也应该像杨绛先生一家人一样,不管生活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始终保持内心的和谐、乐观、积极向上。因此,我们对待任何一项工作,都应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它,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它,能力才会随之不断提高,生活工作才会不断顺心。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里,我印象深刻于他们夫妇二人留学期间的苦读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想像着两个不嗜家务的学者是如何打理每日的柴米油盐,他们的真实生活都在杨先生的笔下复活,让我看到两个抽空去探险(散步)的快活人。钟书先生的西式早餐做得真棒,让我也提起兴趣早起为家人用自制豆浆和五分钟白水蛋当早餐,看他们爷仨吃得心满意足。其实家庭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些行动,都会有满满的爱溢出。不管对待谁,我们都要用心用爱去接触人家,尤其我们是服务于老干部的党员同志,我们更要用细心服务于老干部,我们要周到细致,体贴入微,不论大事小事,都能做到想到细处,干到实处,用实实在在的服务,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还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其乐融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于是,从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我们仿佛从今天返回了昨天,看看那过去的人,听听那过去的事。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最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爱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最后两张老俩口相互理发的照片,拍得真好。杨先生会用电推子,钟书先生会用剪刀。我看到这里,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人人都以事业的成功为毕生的追求,然而,当我们放下浮华回望事业的原点,我们又都是希望自己爱的人们过的更幸福而走上事业的旅途,只是这个旅途长了,我们依恋路上的风景,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如果说人生的意义可以用数字表示,那家庭就是开始的一,所有的事业所有的荣誉都是后面的零,当为了人生数值的增长而不谢奋斗时,要时常想起人生因爱而有意义。

  最后的附录里,有钱瑗打算写的她的那个版本的《我们仨》的手体本初稿(未完成),还有她在病中写给同样生病的父亲的几封信,写给母亲的新年贺诗,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进食了,但不放心阿妈,特写信教妈妈如何做简易饭食……那种父女亲人间的浓情和俏皮让人感慨万千。附录还收录有女儿给爸爸的速描画、钟书先生给煮饭阿姨的抽象写生实物画……这点点滴滴碎纸片都让杨先生视为珍宝一一收藏其间,那是属于他们仨的宝贵财富和回忆传记,没有人能走进,只能在远处观望与唏嘘……

  当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先生去世。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读到这里,还能有人不动容吗?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给了杨绛最好的回忆.任何的评价都属多余的。

  钱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们一家人始终是乐观的,无真是于平凡中显出不平凡。一个不平凡的人,写了一本平凡的书,却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这就是杨绛和她的《我们仨》。

  杨绛先生用她的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讲述了他们家的“我们仨”,一生,也因为有“我们仨”,感觉并不孤独,生活很有意义。逝者不可追,往者不可留。留在杨绛先生心里的,是“我们仨”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回忆,有些痛楚,有些温暖,有些感动,有些回味。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小家,因为有“我们仨”,很快乐,很温馨。

  时过进迁,我们所处在的时代很多东西和杨绛先生的年代发生了太多变化,但沙散金存水落石出,杨绛先生所宣扬的思想又与我们这个时代所追求的所珍惜的不谋而合,所谓家和万事兴,每一个小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而我们所处的时代,这种家庭的和睦有慢慢变得遥不可及,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我们习惯性的将其归结为生活压力大,经济不景气种种,但是比对杨绛先生所描述的她的生活,从物质上看,我们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我们仍没有杨先生的幸福感,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提高全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维持小家庭的稳定和谐,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以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方式断然总结,提高家庭中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尊重家庭中每个成员是家庭和谐的基本,更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如果如此有爱的小家都经营不好,何来能力去投身工作呢?让自己的家庭充满爱,并立足于家庭的同时,作为服务老干部的工作者,我们更要用真心、细心、热心和耐心去为老干部服务好,让这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颐养天年。

  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政府 张婧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端午之思 | 纪念的本真 在于把屈原还给历史
  2. 端午之食 | 艾叶飘香 飘的是乡愁
  3. 端午之思 | 找寻灵魂自救的"药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