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故乡都在消逝
周显宝

 

    在每个人心目中,故乡是最美妙的落点,那里存放着孩提时代的记忆,那里记录着自我蜕变成长的印记。不曾想,停下生活急匆匆的脚步,回头张望,是一缕清香扑面;低头沉思,是一缕忧伤跌落。只因,岁月在流逝,故乡的记忆在渐去渐远。

  好在有这样一些书,在提醒我们眺望故乡。捧起王开岭这本《每个故乡都在消逝》,有了发自内心的由衷认同,“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精神题目,既是真实近况的表达,也是充满善意的提醒,读之内容,拆散了我掩藏的思维藩篱,唤醒了我久违的生命质感。

  大底来说,一本好书,一定是作者内心诉求最真实的描绘,有情绪的流露、有理性的洞见,这本书亦是如此。打开网页,搜索“王开岭”,有这样简单的介绍:男,1969年生,央视《看见》主编,其写作以关注体制文化和国民生态为主,同时兼顾文学性思考,他的书被公认为“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他真切是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想来,这样的出生、年龄、经历、时代,都会为他的书增加底蕴和光彩。

  早些时候,鲁迅的“故乡”扎根于我们的脑海中,在语文老师的启发下,带着批判的视角,一边见识那时农村经济的凋敝、农民生活的贫困,一边剖析、探究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封建迷信的束缚等等。过了93年,鲁迅的“故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王开岭的“故乡”, 现代人的“故乡”,这样的故乡有些满目疮痍的繁华、有些相见不如怀念的情绪。

  在书中,共39篇文章,一一记录着王开岭对故乡的记忆,以及对故乡巨变的睿智思考。从中,我发现他对自然的成色和元素念念不忘:比如荒野、河流、水桥、黑夜、流萤、燕巢……,比如日历本、漫步、放学路上、登高、乡下人、街坊……,面对这些,我想表达,他这不是伤感式的怀旧,这只是深爱的流露;他这不是儿童式的随性,这只是基因的流淌。

  曾几何时,我也为自己的故乡痛心,只是因为那些美好轻易的遗失了。小河边嬉水戏鱼、在稻草堆里捉迷藏、提着小火炉烤火、鹅毛大雪里打雪球、老娘喊着小名儿的回声……一眨眼的工夫,这些事物只剩下了孤寥的背影,成了往事和收藏。向后辈说起,这成了美好的传说,成了他们梦寐,也成了我搁置内心中无法抹去的记忆,只能是自我回忆、抚慰。也不曾想,这样的感觉和疼痛,都附着在我的同龄人的身上。因为,从乡村到城市,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归来的游子都成了陌生人,这竟是一代人的乡愁。

  很庆幸,在这个浮躁和喧哗时代,有王开岭这样的“闲人”,用清洁的思想、诗性的文字、纯美的灵魂,带我们重温童年的记忆和琐碎的知觉,再现岁月的容颜和光阴的故事,这种打动,让温暖和阳光植入内心,让念想不再停留天际云端。我喜欢这样静静的读着,喜欢这样被淡淡的幸福宠着。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从中有了念想,以托腮沉思的姿态,回忆、感受、体悟那些遗失的美好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价值的尺度
  2. “图灵的困境”
  3. 孔子 优雅的资深“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