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笔记:也谈身边的抗战历史地理
任小玫

    我喜欢在地理中旅行,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和大多数人一样,由于在职工作的缘故,我多半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司马光)的深夜卧游状态,最近一次是通过“重走长征路”活动完成了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之旅。像这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长途旅行对我来说实属不易。然而,我也发现近处未必就没有风景或者历史。

  之前受张宏仁先生(原国际地科联主席)的影响,我学会了从燕山运动区域地质的角度,看八达岭长城军事体系是如何因山就势增添其险峻气势的,为此曾从长城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一路走了下来。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由于格外留意,“顺带”听到了不少关于长城抗战作为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英雄事迹。在长城脚下的南口,汤恩伯的13军官兵高喊“一命换一命”争相扑向日军,进一步深化了何谓“壮美”的美学体验。

  谁又何曾想到,平北抗日战争纪念园 就坐落在北京近郊延庆县龙庆峡入口处?龙庆峡风景秀丽,去过的人不少,可北京北部地区这个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少我以前是忽略了。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的每个展品前徘徊时,我和小伙伴们一样,仿佛穿过时空隧道进入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记住了将生命和热血献给这块土地的英雄们,如八路军优秀指挥员十团团长白乙化等。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如今英雄已定格成高耸的纪念碑,战争的光荣与悲壮也已化作淤泥滋养着那山那水。

  据我所知,京北这样的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有不少,其实这里的每村每落都有这样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因此,除了传统的民宿与农家乐项目可让人偷得一份乡村的闲适、饱尝一下农家的口福外,不少人前来拜谒抗日英雄们,抗日战争的苦难岁月与硝烟战火深刻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贝家花园”就位于西郊北安河村东南几里许,阳台山北麓鹫峰脚下。就是在这里,法国医生贝熙业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

  至于老北平的四九城内,大街小巷一路看过来,想说的只有一句:谁说近处就没有风景?走过复兴门、建国门、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你可知这里曾发生过的抗战故事? “卢沟晓月”本为“燕京八景”之一,参观其附近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件件抗战展品面前,不由地让你打开了自然风月之外的“摄影眼”,对人生多了几分静心凝神的品味和感悟——在涤荡的物我交响中,过滤了琐碎与繁杂、苍白与喧嚣,只剩下一颗纯净的内心,安详地进入这片土地,一尘不染地安置着一种基于主体感怀的家国记忆。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描写中,风景多是一个美文、韵语、典故、比喻、情绪堆积的世界,这种传统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规定性。当你背着沉重的行囊、在山水间寻找理想中至纯至美的风景时,无疑是一种苦行;但是,当你携着新的梦想,跨过大山跃过小溪时,“山高存远志,空谷养胸臆”,也会得到大自然深情的厚待!新的观看方式,帮助建立的是另一种规定性:当事物的视觉次序逐渐成为事物本身的次序,传递出眼睛观察的过程时,即将最大限度地传达对象的真实。只要“走心”,不论远近,“潜心写意叩师门”般问师于自然这部大的“路书”,亦梦同亦真存,此番关乎百城抗战贡献的地图故事纪行同样精彩!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年终策划:一言一瓦 聚沙成塔
  2. 车轮上的文明 | 司机 80年代最受欢迎的职业
  3. 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