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的眼 孩子是你的心
李惠男

    电影里,5岁之前,妈妈拼尽全力给儿子营造一个尚且算是“温暖”的《房间》,逃出恶魔手掌之后,儿子用自己强大的可塑性和至纯至真的内心给了妈妈一个新世界。

  很多人在影评中讨论到,这样一起囚禁事件充分反映出自由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我的眼光则更多地聚焦在片中的儿子杰克身上。正如外婆所说“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儿子杰克正是妈妈乔伊的力量来源。

  当电影里母子两获救后在警车里相拥而泣,我看看了表,时间刚刚过半。猜想导演要着手处理“劫后重生”的情节,我不禁为导演捏把汗,试图表现治愈成年人这样大的心理创伤不啻于玩火,而且还有一个情况未知、脆弱难缠的小男孩。事情的发生出人意料却又再自然不过,保护者和被保护者、救赎与被救赎者的身份发生了反转。

  尽管电视里的一切突然“变活”有些不好接受,尽管明亮丰富世界的冲击性有些大,杰克还是逐步融入了新生活,有了小伙伴、对外婆说出了我爱你、有了宠物小狗……相反,乔伊在度过了重获自由的狂喜阶段后,进入了生活不应期和心理沉沦期,她甚至要重新回到那个“魔窟”才能继续活下去。儿子或许不懂人情世故,也没有学到很多大道理,可是他的很多话却像充满哲理的禅语,一点点拨开妈妈心中的迷雾。

  母亲自杀获救后对儿子道歉,儿子很豁达地说:“不要再做第二次就好了。”母亲很自责地说:“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儿子对此很奇怪:“可是你是妈妈啊!”

  面对新生活,母子俩一起去尝试。“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每样都试试。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有时候还很恐怖,但是没关系,因为还是你和我在一起。”

  “在房间里你是我的全世界,走出房间也不会害怕,因为我们依然在一起。”

  在收尾,在杰克提出想回到《房间》去看看。母亲极不情愿地回到这个棚屋。杰克想不明白怎么这里变小了,熟悉的家具也都不见了。杰克在原来那个带密码的门口伫立,母亲问怎么了。杰克说,门开着感觉就不像原来的房间了。当被问到是不是要把门关上时,他却坚决地摇了摇头。最后,呼应电影开头的情节,杰克跟这些仅剩的物品一一说再见。然后,他像小大人一样对母亲说:“妈妈,对房间说再见。”母亲亦在嘴边呢喃了这句告别。

  在救了母亲两次命以后,杰克又帮助她埋葬了旧生活,打开了新世界。

  最近在微信上,“爸爸说”很火。面对孩子的好奇,爸爸用正确的价值观解释了成人世界的陋习,教育孩子要保持自尊、自爱、自强、自信、信任、自律等优良品质。一时间被网友称赞为“满满正能量”,火爆朋友圈。在两代人的关系中,一般强调父母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古代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当前的“爸爸说”,都是如此。然而如果用一种互动的视角去思考,子女的言行也应该会对父母有所触动、甚至是有所教益。

  超出一般人所想,孩子对父母的反馈要比“跪乳反哺”“养儿防老”之类的行为来得早得多。有关文献研究资料表明,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就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主要增强母体对妇科方面疾病的抵抗力。对于男性来说,几乎从得知要做父亲的那一刻起,就成长了一大步。

  在精神领域,孩子不仅是天使,更是导师。孩子像是一颗未经风雨、未受毒害的种子,让大人们时时检讨自己、不忘初心;都说“如果能重来,人人皆可是英雄”,跟孩子一起成长,也是大人们再活一次的过程;孩子带给大人们克服困难、战胜恐惧,继续生活的力量和勇气。在《房间》里,乔伊给了杰克血肉之躯,而杰克再造了乔伊的灵魂之体。

  面对新生活,乔伊可谓是困难重重。她存在一系列的错误认知,难以自拔:这种事情只发生在了我身上,而我的同学却一直幸福地生活,这不公平;是母亲一直教导我要对人友善,才导致我这么容易被骗;我把杰克留在身边而没有把他送走,是我自私;父亲不能承认杰克,这简直糟糕透顶;我的人生已经被彻底毁了,我无法从地狱中挣脱出来……

  片中,母子俩接受了长期的心理治疗。我想治疗师一定会用到“合理情绪疗法”,也称“ABC治疗理论”。它由埃利斯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美国创立。这种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则是个体的信念B(belief)。这一理论可以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一件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说,片中乔伊的父亲和继父对外孙杰克的不同态度,前者是否认和漠视,后者则是承认和接纳。纵然有血缘关系差异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思维认识水平的高低。然而,人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情动物,心理学的治疗并不能从理性上直接帮助乔伊重建,只有亲人的陪伴和血浓于水的羁绊才能让她打开心门,放下怨念。恰恰,原先认为母亲虚构房间以外的世界欺骗自己的杰克,不再依赖母亲作为自己认识新视界的眼睛。知道母亲处于危难中,他决定要独立坚强。他将自己的力量之源——头发,剪下来送给母亲。他要给母亲力量,他成为了母亲在新世界前行的大心脏。

  记得佛教中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年轻人曾经游遍名山大川,想要找心中之佛。到头来发现,原来佛就是破衣烂衫、在家倚门等待的老母亲。

  同样,也许孩子不仅仅是需要你供吃供喝、操心费力的负担,也是你生活中的希望和期盼,更是你可以为师、可以依靠、可以汲取力量的源泉。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年终策划:一言一瓦 聚沙成塔
  2. 车轮上的文明 | 司机 80年代最受欢迎的职业
  3. 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