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17y5hp54wzo7zp0zvw.jpg.thumb.jpg
上榜好人
袁贤光
上榜理由
一位80多岁的老人,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原本可以与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安享晚年。但退休老党员袁贤光却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他在退休后仍然不愿离开自己的“战场”,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百姓办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名老者,能在80多岁的时候,仍然为他人着想,这需要深入骨子中的奉献精神;一位老党员,能在离开自己的岗位二十余年后,依然心系群众,这需要深厚的信仰力量作为支撑。
“当代焦裕禄”袁贤光:践行誓言60载 退休不休报党恩
来源:中国文明网综合    发布日期:2014-05-16

    主导人的活法和境界是什么?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感慨,“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让他“有加无已地赞叹和敬畏”。这种“赞叹和敬畏”,就是人生的主导。今天,在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感人至深的“好人中的好人”向我们走来。他就是本文主人公、退休干部、共产党员袁贤光。60余年来,他用行动践行党的誓言,在当地书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壮美篇章。他的理念朴素至极——“老百姓是天,要为老百姓服好务;苍天在上,要心存敬畏。”

 

袁贤光在给老百姓打电话。光明网记者 唐天摄(资料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1.做事:用好职权真情服务群众 隐瞒18种病症为百姓奔走 

  

    袁贤光,今年81岁,1951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53年入党,先后担任湖南省宜章县农业局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宜章县委副书记,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商业局副局长兼党总支书记。1993年12月退休。
  在当地,他有很多称号:“永不下岗的活雷锋”“义工一号”“编外信访局长”“编外监察局长”……“袁贤光”三个字,在宜章家喻户晓,人人景仰。
  泪水:“共产党员也是老百姓;党员应该是老百姓中的好人;党的干部应该是好人中的好人。”
  袁贤光常哭,有时哭得难以自抑,号啕失声。
  第一次采访,才入座,他手机骤响。接听完,他眼眶红了,起身就要走:“对不起啊,里田乡有个村民有急事找我,下次再聊吧。”抹着泪水,他匆匆出门。
  打电话求助的村民叫李诗丛,他读高中的儿子李志勇一年前查出患白血病,没钱治疗,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当天,袁贤光就赶到离县城45公里的里田乡上里村看望李志勇,接着联合县里几位劳模发起募捐,带领义工扛着募捐箱到处跑,终于把李志勇送进县医院。
  从这次电话得知,李诗丛也查出胃癌晚期。一家两个癌症病人都住院,一个在3楼,一个在7楼。袁贤光白天为父子俩募捐,晚上到医院照料他们,3楼、7楼上下跑。袁贤光的老伴胡金莲见他喉咙哑了,小腿肿胀溃疡了,着急地说:“老袁,你不能倒啊!”也跑到医院帮着照看。
  李志勇的骨髓配型找到了,但移植手术费还差十几万元。袁贤光找出自己的房产证拿到银行去贷款。
  银行说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不能作抵押。袁贤光急得直掉泪:“怎么办?怎么办?”
  他带着两名义工赶到广州,请求医生先动手术,余款他会设法补交。医生说没有先例。他“扑通”跪倒在医生面前。
  医生连忙扶起老人:“患者是您什么人?”袁贤光哭得说不出话。听了随行义工的叙述,医生感动了,向院领导请示后立刻排定了手术日期。手术十分顺利,出院那天,李诗丛父子俩与袁贤光相拥而泣。
  每逢春节,袁贤光的一件大事就是给他惦记的困难群众打拜年电话。
  2014年春节打了1021个电话。
  2013年,1106个。
  2012年,1069个。
  这些,都是记者从电信局和移动公司调出来的确凿数字。好多人接到他的拜年电话就哽咽。
    袁贤光用炽热的眼泪,滚烫的心,驱走一个个家庭的阴霾,燃起一束束希望的火把。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才发现,跟踪采访见证袁贤光所做的好事,比起他这一辈子做的,只是沧海一粟。

袁贤光与他帮助的老百姓。 光明网记者 唐天摄(资料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监督:“你可以不怕我,但你不能不顾忌老百姓……”
  “请你下水把秤捡起来!”
  “关你什么事?你是什么人?”
  2009年6月的一天,宜章县城玉溪河边的蒋家湾农贸市场,一城管队员喝令一卖菜农妇把簸箕挪进去一些。农妇正为顾客称菜,动作慢了一点,城管队员便将农妇手中的秤杆夺过来扔到了河里。这时,袁贤光出现了。
  老人掏出监督员证,大声说:“我是行风监督员,我叫袁贤光!”
  城管队员脸红了,跳下河把秤杆和秤砣摸了上来,并向农妇认错。
  袁贤光经常提醒党员干部:“群众心里有杆秤,这杆秤是千万扔不得的啊!”
  记者打开他那只蓝色资料袋,除了各种文件、群众投诉材料,还有一张张监督员证。退休后,他先后担任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人民法院、县教育局、县信访局等53个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员。
  他说:“党和人民给了我监督的权力,我就得用好!”
  2010年10月,县城环城大道建设中,有关部门反映拆迁碰到了“钉子户”。一天,信访局领导打电话请袁贤光过去一趟,说这个“钉子户”在信访局接待室赖着不走,请他一起做工作。
  一中年妇女躺在地上不肯起来,袁贤光蹲下细声说:“我叫袁贤光,有什么事跟我说好吗?”
  妇女立刻站起:“您就是袁老?”接着哭诉起来。她叫肖回招,她家一幢二层楼小饭店在拆迁范围内,但小楼的评估价和安置地跟有关部门没能达成协议。附近工地施工将屋顶砸出个大洞,她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处理,但一直拖着。
  袁贤光跟着肖回招来到现场,见楼顶板用4根杉木撑着,十分危险,暗暗吃了一惊。他很严肃地批评了有关部门认为肖回招是“钉子户”的说法:“要求并不过分,合情合理,怎么能说是‘钉子户’呢?”在他斡旋下,双方很快签订了拆迁协议。
  他是监督者,又是执行者,跟信访局干部一起奔波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第一线。在记者跟踪采访的3年多时间里,袁贤光接待上访群众3000多人次,协助信访局等有关部门处理了210多件积案难案。

袁贤光与他资助的学生。(资料图片来源:宜章新网)  

    脚杆:“一个人走,不累;大家一起走,更有味;我倒,也要倒在路上!”
  袁贤光是宜章县梅田镇上寮村人。
  这里是湘南边陲,与广东交界。父亲在武水河上当船工。袁贤光8岁那年,洪水打翻木船,夺走了父亲的命。12岁他就跟着堂叔进山挖煤,做成煤饼挑到县城卖。
  1951年,他参加土改工作队,人又矮又瘦。工作队的南下干部吴秀英大姐特别关心这个小弟弟,给他洗衣理发,教他识字,告诉他怎么做群众工作。湘南有土匪,晚上,全体工作队员在祠堂里睡大通铺。天气冷,吴大姐总要匀出一角被子盖到棉絮单薄的袁贤光身上。
  吴大姐白天带着队员清匪反霸,晚上教儿童团唱歌,给妇女识字班上课,从来不知道累。村里哪家揭不开锅,她提着米不声不响送去;有老人病了,她背着老人跑几十里山路到区医院治疗……
  吴大姐成为袁贤光人生第一个标杆。
  后来,一些单位请袁贤光上党课,他常常提到这位吴大姐,提到南下工作队离开时,吴大姐送他的两本书:《为人民服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这条命是老百姓给的。”袁贤光对记者说,“剿匪战斗中,我的大腿受了伤,血流不止,4个民兵轮流抬着我往县城跑,20多公里山路只用了3个多钟头,那是在跑呀!有一次,我去一个偏远的寮庄调查,被土匪跟踪了,山里犁田的村民把土匪引开,保护了我……”
  他先后任职9个部门和单位,24次获评“优秀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来自百姓,扎根百姓,奉献百姓。他说,我的本色永远是泥土和草根。
  20世纪60年代,他来到黄岑岭水利建设工地,与“青年突击队”“铁姑娘连”一起挑山筑坝,肩膀压出一块块老厚茧,终于建起县内第一座中型水库。
  改革开放大潮到来,商业系统好多干部忙着拉队伍,组公司,下海致富。他却苦熬苦拼,为几百名在破产改制中下岗的困难职工寻找就业门路,落实社保医保,解决住房困难。
  他两次将分配给自己的住房让给下岗职工,至今仍住着老伴单位那间又黑又小的“房改房”。
  退休以后,找他的人更多了。他也因此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群众的寒热冷暖,疾苦痛痒。
  在他家中的本子上,记着2300多个群众电话号码。
  记者翻看他退休以后的一大堆民情日记,感慨不已。从家庭到社会,从城里到乡下,记录之详,了解之深,涉猎之广,仿佛一部丰富复杂的时代生活图,满溢深思关切,真是千家万户“守夜人”,一枝一叶都关情。
  袁贤光每天都在奔走,没有节假日,不管刮风下雨。他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
  他的脚杆,小腿以下乌黑乌黑,靠近脚踝的地方常有溃疡,他自己敷药缠上绷带,用宽大的裤管遮起来,谁也看不见。
2013年5月,夜里11点多,袁老看望一位瘫痪的南下老干部返回,走到府前街时突然晕倒。县领导知道后,强制袁贤光去医院作了一次全面体检,查出心脏早搏、腰椎间盘突出、脑血管硬化、胃溃疡等18种病。
  袁贤光对记者说:“一个人走,不累;大家一起走,更有味;我倒,也要倒在路上!”

2.说话:共产党人最有责任感 应急人民所急哭人民所哭

  

    “我出生在宜章县梅田镇上寮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8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无劳动能力,为了维持生计,姐姐被卖出去当了童养媳,我和弟弟在乡亲邻里的接济下幸运长大。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我成了一名国家干部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誓那天,我告诫自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93年12月,经组织批准,我退休了。家人都劝我,说我辛苦了40多年,要我好好休息,安享晚年。但是,我很清楚,我还不能休息,还有很多人需要我去照顾、去关怀。

 

    60年前,我在鲜红而庄严的党旗下宣过誓,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要永远牢记对党的承诺,用雷锋同志说过的一句话,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把好事做到底!

袁贤光与小朋友。唐大柏 摄影(资料图片来源:光明网)

    ——我们发现您爱哭。您从小就爱哭吗?

    ——为自己的事,我很少流泪。几次受伤我都没有流过一滴泪。但是看到老百姓的难事,我就忍不住流泪。人民的疾苦,只有到人民中去你才知道。

 

    百姓的生老病死,安危冷暖,共产党人不管谁管?共产党人是最有人类同情心的人,是最有责任感的人,应该急人民所急,哭人民所哭!

 

    一个政党,不在于有多大,重要的是有多强,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有多高,奉人民为天的信念有多坚定。党的力量在于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在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失去了人民,就像雄鹰折断了翅膀,是飞不起来的。

 

    老百姓中有无数的好人,他们少为人知,长期默默助人成为习惯,从来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了不起的地方,真善美的积存十分雄厚,代代传承,绵绵不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定位是正确的,我们刚刚起步。这个阶段,人们讲物讲钱多了一些,没有足够注意到人和人的精神,人的道德,人的品格和操守,中国要有经济的发展,要有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但不要忽视了人。体制的改革要有人去执行,一切决定于人,又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发展大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战役。这场战役,有主攻部队,也有后勤部队。我只是一个勤杂工,一会儿到担架队搭把手,一会儿到炊事班去烧烧火。行军中,看到有掉队的战士,也上去送他一口水喝,然后拍拍他的肩膀:“不用怕,我陪着你往前走……”

3.袁贤光的一天:看望失独老人 “合力解决问题 过好晚年”

  

    “梁股长,阳光家园今天有活动吗?”
  8时30分,袁贤光打电话联系县计生委干部、阳光家园志愿者协会发起人梁师孔。
  梁师孔说:“阳光家园志愿者、玉溪镇干部李云波今天去慰问失独老人汤克亮。”
  袁贤光提着绿色的公文包出门,步行15分钟来到县政府门口。梁师孔、李云波、刘亮等志愿者带着慰问品在那儿等他。
  袁贤光一行人走进失独老人汤克亮、欧细妹夫妇家。

袁贤光看望需要帮助的人。光明网记者唐天 摄影(资料图片来源:光明网)

  “袁老是阳光家园志愿者协会的顾问。全县22个乡镇有49户失独老人,袁老基本都上门慰问过。唯独你住在县城,还是第一次来看望你。”梁师孔告诉汤克亮。
  “您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关心我们,感谢啊!”汤克亮今年61岁。他原是一家皮革厂的保卫科长,他16岁的儿子游泳时不幸溺亡。
“失独老人的补助,今年又有增加。”袁贤光将县里的帮扶政策告诉汤克亮。
  袁贤光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一定要过好晚年,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
  从汤家出来,天下起了雨。
  17时,宜章县委宣传部会议室。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智富在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迎春陪同下会见袁贤光。
  宋智富说:“《光明日报》昨天报道了您的事迹,很感人。我们看到这么多好人、好典型,特别高兴。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获悉县国税局12日请袁贤光去上党课。宋智富说:“不错,宜章好人现象,好人吃香啊!不过您要注意身体。”
  “没事,我身体好。”
  宋智富说:“我衷心祝愿您身体好,帮助更多的人;把故事讲好,激励带动更多的好人!”

道德点评:

 

    “位卑不敢忘忧国”,从袁贤光的事迹中,我们能清楚的知道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时刻关心着别人,并将自己的所有感情倾注给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他的纯粹,可以在村民患癌症时,自己因不能帮助村民交上余款而撕心裂肺地痛哭流涕,并将自己的房产抵押出去;因为他的纯粹,可以在抗洪抢险中,为解救被困群众而忍受手臂被激流中冲来的木头撞断的疼痛;因为他的纯粹,可以在每年春节期间,给一千多名困难群众打电话拜年。伟大的灵魂需要信仰的支撑,而袁贤光的纯粹与奉献,就是源自于其内心对党的事业笃定的信仰。
(责任编辑:卢阳)
网友评论
看完袁老的事迹,感受颇深,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以身作则,兢兢业业,事事必定躬亲,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袁老,用他的实际行动在感染着我们这个社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提高的还有很多很多。而现在,我们应该清楚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既然是社会的一分子,就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章中那一个个故事,一串串数字,不由人不对袁贤光老人心生敬意,受到一次灵魂的震撼和洗礼!袁老爹是南下干部吴秀英大姐培养出来的,袁老爹又用忘我无私的一生在影响更多的人,薪火相传,这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正能量!
    一个人做一两次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袁老做到了,真的很了不起,袁老值得所有人尊敬!这样的宣传多一点,社会就会多一些阳光和温暖,多一些和谐的社会氛围。
湖南  2013.08
人物简介:
袁贤光,今年81岁,1951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53年入党,先后担任县农业局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宜章县委副书记,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商业局副局长兼党总支书记,1993年12月退休。在当地,他有很多称号:“永不下岗的活雷锋”“义工一号”“编外信访局长”“编外监察局长”等。“袁贤光”三个字,在宜章家喻户晓,人人景仰。
往期回顾:
关注内容:
微博互动: